第235章 舊事
鄒虞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5章 舊事,如果這是不講理的爽文世界,鄒虞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哦?怎麼說?”
顧章還沒了解劉家的事情。
“劉家當年確實很厲害,可也不能在長安城裡隻手遮天。就像長安朱家,他們便和劉家不對付。”
長安朱家,是明秦愍王朱樉之後。
其先祖為秦隱王朱尚炳之子臨潼王朱公銘。
臨潼王朱公銘者,系出宗室,源起顯赫。
其先祖明太祖高皇帝,起於微末,志懷天下,提劍而起,盪滌四方,驅胡虜,復中華。
經百戰而奠定九州之基,創大明之鴻業,德威佈於四海,政令行於八荒。
遂封諸子為王,以固宗藩。
其嫡次子秦愍王朱樉,受命就藩西安,膺守秦地之重任,位高權重,為一方之表率。
秦愍王之後,秦隱王朱尚炳嗣位,朱公銘即隱王庶子。
雖為庶出,亦承天潢貴胄之血脈,得封臨潼王。
其於臨潼之地,治民理政,雖轄境有限,然亦兢兢以守,務使境內豐饒,百姓安和。
公銘之子朱誠澯襲臨潼王爵,恪盡職守,延續家聲。
而誠澯之子朱秉欆,值秦簡王無子,因緣際會,以臨潼王一脈入嗣秦王大統。
自此,臨潼王一支與秦藩正統緊密交織,血脈綿延。
“劉家說到底,雖然是千年世家,可遭遇多次劫難,底蘊並不是很深厚。”
李宸點點頭,表示贊同。
“如今的長安,並沒有哪家實力強悍。大家都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大家也樂於見到這樣的狀態。”
“要論起來,你們也都是皇族。”
李宸自嘲道:“皇族算什麼,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哪有你們這些世家大族強悍,一個個底蘊深厚,家族強悍。”
“現在你們也是世家大族,也是我們的同胞。”
一個家族要想快速崛起,並穩固自己的地位。
那至少要有一百多年的皇族身份才行。
“咱們這些世家大族,可沒有當年那些門閥厲害。他們的實力,半壁河山為其掌中玩物。”
昔東晉之興,江左初定,而門閥崛然盛起,勢傾朝野,幾移神器。
其源也遠,承先世之勳閥,經喪亂而南徙,遂植根於斯土。
夫門閥者,若琅邪王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潁川庾氏之屬,皆累世冠冕,家聲赫奕。
其族中賢俊,或負笈從師,研精墳典,通玄理而善辭章;或仗劍從軍,統熊羆之士,立殊勳於疆場。
王氏導、敦,擁元帝以興晉室,位極人臣,權傾內外,政令所出,多由其門。
謝安石風流蘊藉,鎮以和靖,當苻堅百萬之眾來侵,夷然無懼,遣將禦敵,淝水之功,名垂竹帛,謝氏一門,榮耀交加。
於朝則公卿之位,率為門閥所據。
選官之制,九品中正,高下由其評議,故上品常為士族,寒門罕有升進。
門閥相互交結,共持國政,天子拱默,仰其鼻息。
每有大政,必集高門共議,合意則行,拂意則止。
其於財貨,田連阡陌,莊園遍佈。
山川林澤,盡為私產。僮僕執役,不可勝數。
桑麻盈疇,倉廩豐實。金玉滿堂,綺羅煥彩。車馬軒昂,宅第崇麗。
然其盛極而衰,亦理之必然。
門閥專權,致朝政紊亂。
才德之士,屈居下僚;庸碌之輩,忝居高位。
內則爭權奪利,各樹朋黨,荊揚構隙,干戈時起。
外則胡騎憑陵,邊患不息。晉室微弱,難挽頹勢。
及劉寄奴崛起,代晉自立,門閥之威,一朝掃地。
往昔繁華,皆歸塵土,唯留史傳,述其興衰,令後人觀之,知門閥之患,可亂邦國,當以史為鑑,明用人行政之要也。
“當年你們顧家,好像也是其中之一啊。”
李宸調侃一句。
“正是因為那些門閥太盛,才讓他們走向衰頹。而我顧家,早就料到有那個結局,便提早謀劃。”
當年的顧家,屬於江東老牌世家,不過他們並沒有貿然在門閥中呼風喚雨,這也避免了顧家日後遭遇的打擊。
“你們顧家手段高,我李家佩服。當年黃巢之亂,讓我李家百年積蓄幾乎被橫掃一空,這也是李家的劫難啊。”
要不是黃巢的破壞,現在的李家實力將會更加強悍。
這也不能完全怪罪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