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漢中變故,三國:從新野開始,孤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權讓魯肅擔任東吳大都督是無奈之舉,周瑜意外病逝,攻取益州只能是紙上談兵了。
諸葛亮聽聞此訊,心中一動,已知孫權此舉背後深意。
孫權讓魯肅為大都督,這魯肅一貫主張聯劉抗曹,且行事穩健,此安排意味著東吳短期內已放棄進取益州之雄心。
諸葛亮目光閃爍,當下決定暗中聯絡魯肅,謀劃借南郡一策。他修書一封,遣心腹密送江東。
魯肅接信後,眉頭微皺,陷入沉思。此時,曹操大軍壓境,將進攻矛頭轉向合肥,江東局勢驟緊。
南郡之地,處於劉備與曹操勢力的微妙包圍之中,猶如夾心之肉,守之艱難。
數日後,江東一艘小船趁著夜色悄悄駛向荊州。魯肅身著便服,悄然登岸,與前來接應的諸葛亮會面。二人相視而笑,雖各為其主,但此刻為大局計,需坦誠相待。
“孔明兄,你信中所言借南郡之事,茲事體大,魯某雖有心相助,可江東眾臣多有疑慮。”魯肅直言道。
諸葛亮輕搖羽扇,神色鎮定:“子敬兄,你我皆知,如今曹操勢大,若孫劉不聯手,恐難以抗衡。劉備公素有仁德,借南郡只為暫渡難關,待取下益州,便即刻歸還,絕無虛言。且南郡於江東此時是險地,於我劉備軍卻是可圖之機,若得南郡,我軍便可北拒曹操,東援江東,此乃雙贏之策。”
魯肅沉思良久,心中權衡利弊。他深知諸葛亮所言非虛,且孫劉聯盟若破裂,江東獨木難支。“孔明兄,此事我需回稟吳侯,只是吳侯那邊,我只能盡力而為。”
諸葛亮點頭:“子敬兄大義,亮靜候佳音。”
魯肅返回江東,面見孫權,詳述與諸葛亮會面之事及借南郡之利弊。孫權踱步於室,面色凝重。
“主公,當下曹操攻合肥,我軍若雙線作戰,力有不逮。劉備若得南郡,必全力抗曹,於我江東亦是助力。且劉備以益州為質,應不會食言。”魯肅苦勸。
孫權終是長嘆一聲:“罷了,就依子敬之言,且信他劉備一回。傳令下去,將南郡借給劉備。”
劉備得南郡後,勢力大增,坐擁荊州五郡半,唯江夏郡半壁仍在曹操。
劉備初得南郡,將治所遷至江陵城後,廣納賢才之訊不脛而走。一日,龐統前來毛遂自薦。
劉備久聞龐統“鳳雛”之名,傳聞中此人智謀非凡,與諸葛亮不相上下,本以為是器宇軒昂、風度翩翩之士,待親眼見時,卻不禁大失所望。
只見龐統其貌不揚,衣著樸素,身材矮小且面容略顯憨厚,全然不見那種卓然超群的風姿。
劉備心中暗自納罕,不禁對其盛名之下的真實才學產生了懷疑,只覺此人恐怕是名不副實。
龐統呢,本就心高氣傲,自恃才高八斗,與諸葛亮同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美譽。
他見劉備眼神中閃過的一絲疑慮,心中已然不悅。想自己滿腹經綸,胸懷天下奇謀,此來是要輔佐劉備成就大業,卻未得應有的敬重。
劉備雖言語間表現得頗為尊重,然所安排之職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長史,遠不及給予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那般顯要權重。
龐統心中暗自思忖:“劉備如此相待,可是有眼無珠,小覷於我。待我日後尋得機會,定要讓他知曉我的厲害,莫要以貌取人,錯把明珠當頑石。”
而劉備也在盤算著,且先讓此人從微職做起,待真有本事,再行提拔不遲。
建元十六年,風雲變幻,局勢波譎雲詭。曹操遣麾下大將揮師進逼漢中,漢中本屬益州一郡,然其太守張魯因與劉璋積怨已久,遂割地自據。
曹操此番來攻,其勢洶洶,漢中岌岌可危。訊息傳至益州,劉璋聞之大驚失色,內心惶惶不安。
劉璋緊急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其間眾人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法正進言,稱劉備素有英名,且其軍在荊州休養生息之後頗具戰力,可邀劉備帶兵前來漢中平叛,如此一來,既能解漢中燃眉之急,又可藉助劉備之力抵禦曹操南下。
劉璋思索良久,覺此計或可一試,雖對劉備亦有疑慮,然當下形勢緊迫,實無太多良策可選。
劉備在荊州接獲劉璋求援訊息,遂召集眾將商議。營帳之中,氣氛凝重。諸將皆深知此事幹系重大,稍有差池,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龐統心懷壯志,久欲一展其雄才大略,見此契機,上前拱手而言:“主公,此乃天賜良機,益州天府之國,沃野千里,若僅為平叛而去,豈不惜哉?不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