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晉紀——拓跋珪遷都制禮樂
林源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晉紀——拓跋珪遷都制禮樂,白話資治通鑑:歷史故事輕鬆懂,林源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咱先從拓跋珪說起,這人可不簡單。公元 386 年的時候,他就像個神奇的魔法師一樣,把代國給重建起來了,沒過多久,又把國號改成了魏,這就是咱們後來熟知的北魏啦。那時候啊,這天下可亂著呢,到處都是打來打去的。不過,拓跋珪可有著大志向,他可不想就這麼在原來的小地方窩著。
當時的情況是啥樣呢?中原地區那可就像個大寶藏,經濟發達得很,文化也繁榮得像盛開的花朵。可拓跋氏原來待的地方呢,就比較落後啦,就像個小鄉村似的。拓跋珪心裡就琢磨:“咱得往好地方去啊,得把那些好東西都佔為己有,這樣咱才能發展得更好。” 於是呢,他就動了遷都的念頭。
到了 398 年,拓跋珪一拍大腿,決定把都城從盛樂遷到平城,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大同。這平城啊,在他眼裡那就是塊風水寶地。等他們到了平城,可就熱鬧起來了。拓跋珪就像個大指揮家一樣,指揮著大家幹活。他讓人修建宮室,那宮室修得可氣派啦,雕樑畫棟的,就像天宮一樣。還建立宗廟,這宗廟可重要啦,那是他們祭拜祖先的地方,得修得莊重肅穆。又設立社稷,就這麼一步步地,把平城這個都城的基礎設施和政治功能都完善起來了。
這遷都只是個開始,拓跋珪還有更厲害的招兒呢,那就是制定禮樂。這禮樂啊,可不是鬧著玩的,就像一個國家的靈魂一樣重要。
拓跋珪知道漢族的禮樂制度那是相當厲害,就像寶藏一樣,得好好學學。你猜怎麼著?西晉王朝留下來的那些宮廷禮樂樂器,在這亂世裡就像個沒家的孩子,被人搶來搶去的,最後啊,竟然落到了拓跋珪手裡。不過呢,這些樂器可有點慘,都零零散散、破破爛爛的了,就像剛打完一場大戰似的。但是,好歹這也是個基礎啊,有總比沒有強。而且啊,魏國宮廷音樂機構那些人可沒閒著,他們就像一群勤勞的小蜜蜂,天天在古籍文獻裡鑽來鑽去,想從裡面找到關於禮樂怎麼制定和規範的辦法。
咱們再來說說這禮樂都有啥內容,那可真是五花八門,有趣得很呢!
先說這更改宗廟郊祀之樂。天興元年的時候,拓跋珪就開始琢磨宗廟之樂啦。這宗廟之樂就像是和祖先溝通的特殊語言。他追諡先祖,立了皇曾祖、皇祖、皇考這些皇帝的廟,然後給每個廟都配上了專門的音樂。這樂啊,用的是八佾,啥是八佾呢?就是一種規格很高的舞蹈隊形啦。舞呢,是《皇始》之舞。這《皇始》舞可有來歷,是拓跋珪自己創作的呢!這舞是用來幹啥的呢?是為了彰顯始祖拓跋力微的開基之業,就像拍一部紀錄片一樣,把祖先創業的故事用舞蹈展現出來。
郊祀之樂也有講究。孟秋的時候,在西郊祀天,那場面可壯觀啦。他們把金石樂器都擺得整整齊齊的,奏著舞《八佾》之舞,就像在開一場超級音樂會。孟夏呢,在東廟祭天,用的樂和西郊差不多。到了冬至,在南郊圜丘祭天,這時候樂用《皇矣》,奏《雲和》之舞,等祭完了,還要奏《維皇》。夏至的時候,在北郊方澤祭地只,樂用《天祚》,奏《大武》之舞。這些不同的音樂和舞蹈,就像不同的鑰匙,開啟了和天地神靈溝通的大門。
再說說這備饗宴群臣之樂。天興元年初的時候,拓跋珪就開始準備這四時饗宴之樂啦。這饗宴可好玩,就像咱們現在的大聚餐一樣。在宴會上啊,他們把宮懸正樂都擺出來,那音樂一奏起來,就像有魔法一樣,讓整個宴會的氣氛都變得高大上了。而且啊,不光有這些正兒八經的音樂,還兼奏燕、趙、秦、吳這些地方的音樂呢!五方殊俗之曲都有,就像一個音樂大雜燴。群臣們在這兒吃著美食,聽著各種各樣的音樂,那心情,別提多好了。這音樂就像膠水一樣,把君臣之間的關係粘得更緊密了。
還有後宮掖庭之樂呢!這後宮掖庭之樂用的是拓跋鮮卑民間音樂,就像把民間的歡樂帶到了宮廷裡。這裡面有拓跋史詩,都是講他們自己民族的故事呢。然後配上絲竹樂器合奏,那聲音,就像山間的清泉一樣動聽。掖庭裡的人唱著《真人代歌》,這歌可有一百五十章呢!上面講著祖宗開基的事兒,下面還說到君臣廢興的故事。這些歌啊,早晚都唱,就像每天的必修課一樣。而且啊,這樂不光在後宮唱,在郊廟宴饗的時候也唱,這可就把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都融合起來啦,讓宮廷裡的文化生活變得更豐富,也讓這些音樂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最後還有增修雜伎百戲之樂呢!天興三年的時候,他們制定了殿庭大饗之樂,這裡面的雜伎百戲可就太有趣啦。有《五兵》,就像表演打仗一樣,那些演員拿著兵器,耍得虎虎生威。《角觚》就更厲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