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尋找食鹽、開發煤礦,北明共和,勇敢的心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落捕魚的程序在加快,漁網與青銅魚叉的使用,加之松花江豐富到氾濫的漁業資源,魚的晾曬、熏製遠遠不能跟上捕魚的速度。
最為快速的醃製鹹魚卻沒有食鹽,同時部落現有的食鹽也非常缺少,每年有流動的蒙古商人會出售食鹽,而這些食鹽都要用大量的毛皮、魚肉乾才能換得,缺少食鹽的人力氣就差,必須得到足夠的食鹽。
食鹽小隊一行60人,譚啟明、張滿、索魚帶領100頭馴鹿、數只青銅大鍋,逆松花江而上,馴鹿拉著由鹿皮樹幹組成的筏子,三天後,上行180公里是呼蘭河口,從呼蘭河向北繼續逆流而上,到呼蘭河最大的支流通肯河後,沿岸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通肯河左岸的草原中,一些低窪地區就形成大面積的鹽鹼地。
在一片大面積的低窪鹽鹼地紮營,搭起帳篷、挖出防護壕溝與圍牆從呼蘭河運來大量木材製作圍欄一個小村子就慢慢的出現了,就叫鹽鹼村。
鹽鹼村附近鹽鹼地裡,長著稀疏的鹼草在後世都是出口日本的,這鹼草飼養的牛羊都是非常美味的,最好的牛肉、羊肉都是一定用鹼草餵養的,這些馴鹿也不例外,原來最心歡的苔蘚都沒有對鹼草這樣:()北明共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