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到尼比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章 隔空記憶傳輸,上班第一天就陷入奈米風暴,飛到尼比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我在大學時期也瞭解過類似的專案,叫隔空記憶傳輸。”王海洋這時回憶著說。

“隔空傳輸?還記憶?感覺怎麼像無線充電?”胡鵬有點苦笑著說。

“確實我也聽過,但根本覺得不可能!”徐靜搭話。

“是的,確實有,這是美國的絕密技術。你參與了嗎?”林啟連忙問。

這時王海洋開啟了回憶模式,開始慢慢講述當年的經歷。

幾年前有個冬天的夜晚,我剛完成了一場關於奈米技術的論文討論,和幾個同學一同走出實驗室。波士頓的冬天幾乎每天都在刺骨的寒風中度過,凍死人。我們決定繞道去查爾斯河邊的toscanini’s咖啡廳,我們經常都會去那,那家店的咖啡又好喝又能驅寒。

那天在toscanini’s找了個靠窗的座位,正要開始討論,一個大三的學長興奮地跑來,神神秘秘地坐在我們旁邊。學長小聲說道:“你們知道隔空記憶傳輸嗎?生物學院那邊剛做了個實驗,聽說成功了。”

“隔空記憶傳輸?”我們幾個都異口同聲問道。

“對,據說他們找到了一種特殊的生物頻率,能把一隻老鼠的意識和記憶傳導到另一隻老鼠身上,甚至連某些動作反應都能隔空同步。”

我們當時根本不信,記憶隔空傳輸簡直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橋段。可學長掏出手機,翻出一段錄影遞給我們看。

影片裡一個白色的小鼠正在一個迷宮中移動。幾秒鐘後影片畫面轉向隔壁的另一個小鼠,這隻小鼠卻開始按照前一隻小鼠的路線在迷宮中移動,動作幾乎完全一致。學長這時解釋道:“第一個畫面的老鼠叫tony。第二個畫面的老鼠叫tim,他們用了一種高頻振動,作用在大腦皮層上,讓兩隻實驗鼠的神經元產生共鳴,從tony複製記憶和意識tim身上,而且可以覆蓋tim的記憶,也就是說tony在左邊畫面做得事,同時tim在右邊畫面也在做,而且tim以為自己就是tony,完全不記得自己曾是tim,但是tony並不知右邊還有一個自己。”

我們幾個震驚得不得了。學長又說:“當然原理是透過一種特殊的生物電磁訊號傳遞,但效果還是不穩定,可能因為訊號干擾的關係。不過,記憶碎片是可以共享的。”

王海洋話音剛落,林啟立刻拿起紙筆,開始畫出一個簡易的示意圖,圖上標註著游塵組和粒子組的分支方向。只見他在紙上畫了幾個分散的圓圈,分別標記為意識傳輸,量子糾纏,記憶儲存,遠端共振。這些圓圈透過箭頭互相連線,匯成一個複雜的結構圖。

林啟指著圖中的標記解釋道:“你們看,我們的靈息共振實驗目前完全依賴實驗體的心志控制。這也是游塵技術的最大瓶頸。如果實驗體的心志不夠穩定,靈息共振就極易失控。可如果游塵組的奈米機器人在體內能更高效地形成次生共振,那心志控制的作用就可以減小很多,實驗體的情緒波動對實驗成功的影響也會大幅度降低。”

徐靜指著圖中的傳導頻率標註,若有所思地說:“沒錯,我們的共振頻率對實驗體的神經元反應有很大影響。甚至可以說,共振的準確度直接決定了實驗體是否能夠實現靈息共振。如果能在體內透過奈米機器人建立一種自組織的傳導網路,說不定靈息共振的頻率也能實現自我調節。”

王海洋皺眉帶著幾分疑惑問道:“但這到底還是粒子組的活吧?游塵技術不正是依賴心志共振才產生的靈息效果嗎?如果完全脫離實驗體的心志,這還是靈息共振嗎?”

林啟點頭說道:“你的疑問沒錯,這也只是個技術探索的方向。畢竟從古至今,游塵技術的確是圍繞靈息和心志而發展的。如果我們想保持靈息的作用核心,粒子組的研究也只是一個借鑑。”

徐靜指向圖中頻率同步部分說道:“不過,或許我們仍然可以利用他們的一些方法。如果能透過奈米機器人在實驗體內形成次生共振網路,那麼每個機器人就是一個微型傳導節點。這樣一來,傳導訊號就不會僅僅依賴外界頻率,而可以透過體內的次生網路完成自我調節。”

王海洋思索片刻,突然眼前一亮,接過話說道:“也就是說,假如我們在體內的奈米機器人間建立多層次傳導,讓它們自發形成一個次生的微觀網路,就可以減少對外界頻率的依賴?這類似於網路路由技術,假如奈米機器人能夠自發地進行次生共振傳導,也許確實能保持記憶傳輸的穩定性,或者更好地實現靈息共振。”

林啟的眼神隨之亮了起來,順著王海洋的思路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佛王妃

聖蘭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