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無邊18888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唐高宗李治即位與永徽之治承前啟後的貞觀餘暉與初唐新篇,華夏大地上下五千年,星空無邊18888,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權力交接:從貞觀暮年到永徽新朝
貞觀二十三年(649 年),大唐盛世締造者唐太宗李世民崩逝,年僅 21 歲的李治遵遺詔即位,是為唐高宗。此際,朝堂內外局勢錯綜複雜。朝堂之上,勳貴集團勢力盤根錯節,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顧命大臣權重望隆,秉持貞觀舊臣餘威,掌控朝政關鍵樞機,決策諸事多有主導;朝外,地方歷經貞觀朝整頓雖趨安穩,但新君初立,人心浮動,隱憂猶存,東突厥殘部伺機而動,吐蕃在西南邊陲虎視眈眈,民生尚在恢復期,水旱蝗災偶擾地方,稅賦徵繳、徭役調配皆需審慎平衡,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民怨,危及社稷根基。
李治生性仁厚溫和,非跋扈剛愎之主,即位初,倚重長孫無忌等元老穩固朝局,尊崇先皇舊制,“蕭規曹隨”,於太宗靈前誓言守成,大赦天下、減免賦稅徭役,收攬民心,力求平穩過渡;同時不動聲色培植羽翼,拉攏李積等軍方重將,李積出身瓦崗、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太宗臨終貶其出京又託孤召回,李治借重這份特殊恩遇,與之暗通款曲,制衡文臣勢力,悄然佈局權力棋局,在舊臣與新君、文治與武功間尋微妙平衡支點,為施政奠基。
二、律法賡續:《永徽律》及疏議的法治光芒
永徽元年,李治敕令長孫無忌領銜修訂律法,以《貞觀律》為藍本,廣匯法學精英,斟酌損益,耗時一年餘,頒行《永徽律》十二篇、五百條,涵蓋刑事、民事、經濟諸領域,體系完備,量刑精準,如“八議”之條護皇親國戚、勳貴賢能,卻防特權濫用;“十惡”大罪嚴懲叛逆、惡逆等行徑,保社稷安穩,綱常有序。
恐法條簡約致後世司法歧義,又命長孫無忌等十九人撰《永徽律疏》,經數年研磨,引經據典釋法,附案例解析,律文與疏議合璧,明晰法律適用細則,成東亞最早完整法典,傳至日本、新羅等國,塑周邊法治正規化。司法執行層面,設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法司”制衡,大理寺主審判,刑部核刑律,御史臺監察糾劾,死刑需“三複奏”“五復奏”,審慎複核,冤案大減,法治清明,官吏畏法慎行,百姓仰賴,社會秩序井然,為經濟民生、吏治整肅框定規則軌道。
三、吏治整肅:科舉深化與考課革新
永徽吏治,重賢能選任、嚴考課黜陟。科舉制在永徽朝大步邁進,常科增設科目,明經科重經義闡釋、時務策論,進士科強化詩賦文采、政治見地考查,寒門子弟苦讀應試,躍龍門者漸眾,如郭正一、張九齡皆出身低微憑科舉入仕,朝堂成分漸變,門第藩籬鬆動,才學新風勁吹,為官僚體系注鮮活血液。
考課制度細化嚴苛,一年小考、四年大考,“四善二十七最”為標準,“四善”察品德操守,“二十七最”分職定優缺,依考評定階品升降、俸祿增減、獎懲予奪,廉能者擢升、貪墨庸碌者罷黜,刺史、縣令等親民官選任尤慎,常親察政績,地方吏治清明,勸課農桑得力,水利興修、倉儲積粟、治安靖安諸事順遂,官風清正,行政高效,政令暢達郡縣,無中梗拖沓,民生福祉保障堅實。
四、經濟向榮:田賦、商貿與民生安堵
經濟政策聚焦農本商末,協同發展。田制循均田舊規,核丁授田,抑制土地兼併,保障耕者權益,新開墾田畝免稅數載,激勵墾荒,關中、江南沃野稻香麥浪,糧食連年豐登,倉儲充實,“義倉”“常平倉”遍佈州縣,災年賑濟及時,餓殍難見;租庸調製微調,輕徭薄賦,以庸代役普遍,農時不擾,農民精耕細作,桑麻紡織興旺,家庭副業增收,鄉村殷實祥和。
商業回暖,長安東西市繁華更盛,胡商番貨匯聚,波斯錦緞、天竺香料、大食珠寶琳琅,酒肆茶館喧鬧,交易晝夜不歇;洛陽成“東都”,水陸商路輻輳,江南絲瓷、北方粟麥經運河、官道流轉全國,市舶司初管外貿,港口船桅林立,絲綢出海、番品舶來,關稅充實府庫,貨幣“開元通寶”信用穩固,金融流暢,城市工坊林立,僱傭興起,市井煙火蒸騰,民眾樂業,衣食住行品質躍升,經濟活力奔湧,支撐永徽昌盛。
五、軍事守成:邊疆靖謐與帝國餘威
軍事戰略秉持“守內虛外、攻防兼備”。北疆對突厥殘部恩威並施,設羈縻府州安置降眾,封酋領官職,化敵為盟,以夷制夷,突厥騎兵為唐守邊,偶有叛擾則李靖舊部李積等老將出徵,犁庭掃穴,平亂後重歸羈縻,邊境晏然,商隊駝鈴悠悠往來;西陲防吐蕃,屯駐勁旅於河西、隴右,堡壘森嚴,薛仁貴領軍大破吐蕃於大非川,遏制擴張,保障絲路暢通,中原文化、西域風情交流無阻,敦煌石窟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