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無邊18888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神龍政變與唐中宗復位:權力更迭下的風雲變幻,華夏大地上下五千年,星空無邊18888,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神龍元年(公元 705 年),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在洛陽城悄然醞釀並迅速爆發,史稱“神龍政變”,這場政變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面,瞬間打破了武周政權的固有格局,將大唐的歷史程序再度扭轉,使得皇位重回李唐子孫手中,唐中宗李顯得以復位,其背後蘊含著複雜交織的政治矛盾、人心向背以及歷史必然,成為唐朝歷史畫卷中濃墨重彩且扣人心絃的篇章。
武則天稱帝后期,武周政權看似穩固,實則暗流湧動。朝堂之上,武則天重用酷吏來俊臣、周興等人,大興告密之風,數年之間朝堂血雨腥風,大批李唐宗室及舊臣被屠戮殆盡,朝堂噤若寒蟬,政治生態嚴重扭曲。雖然後期武則天平反諸多冤獄,可前期高壓留下的創傷深植朝堂人心,君臣間信任蕩然無存。且武則天暮年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憑美色諂媚上位,不僅干預朝政,賣官鬻爵,還妄圖染指儲君廢立大事,與武氏家族、李唐舊臣矛盾激化,成為各方勢力共同仇視的焦點,猶如一顆隨時引爆朝堂矛盾的火藥桶。
民間層面,武周政權以女主臨朝,衝擊傳統儒家倫理綱常,雖武則天治國理政多有建樹,可在民間基層,士紳百姓對李唐皇室仍心懷眷戀,恢復李唐正朔呼聲此起彼伏。尤其關中、山東等地,世家大族及普通農戶皆視武周為僭越,讖緯流言頻傳,皆暗示李唐當復興,民心所向逐漸匯聚成一股無形卻強大的力量,為政變提供了潛在民意基礎。
神龍元年正月,武則天因病臥床不起,朝政盡委於張氏兄弟,局勢危如累卵。以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為首,聯合禁軍將領桓彥範、敬暉、袁恕己等,果斷髮動政變。張柬之久歷宦海,心懷恢復李唐之志,暗中串聯各方勢力,將忠於李唐的羽林軍將士安插關鍵崗位;崔玄暐在吏部任職時便抵制張氏兄弟專權,為人剛正不阿,負責聯絡朝中正直大臣;桓彥範、敬暉手握禁軍兵權,掌控宮廷軍事要害;袁恕己則統籌協調各方行動細節,五人核心團隊精心佈局,志在必得。
二十二日凌晨,政變軍兵分幾路進發。桓彥範、敬暉率羽林軍精銳直撲玄武門,迅速誅殺守門衛士,控制宮廷要道,防止宮禁內外訊息傳遞與援軍進入;張柬之、崔玄暐親率大隊人馬簇擁著李顯,自東宮浩浩蕩蕩向武則天寢宮長生殿挺進,一路上披荊斬棘,遇反抗者格殺勿論。李顯初始尚心懷忐忑,幾欲退縮,在眾人苦勸下方才堅定前行。袁恕己則率部控制政府機構,封鎖洛陽城各交通樞紐,防止武氏勢力反撲引發全城動亂。
當政變軍湧入長生殿時,武則天驚起,厲聲喝問何人謀反。張柬之沉著應答:“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命誅殺逆賊,恐機密洩露,故而未及稟報天皇,事急從權,死罪死罪!”此時武則天目光轉向李顯,怒目而視,李顯伏地叩首,不敢言語。隨後,政變軍在殿內搜出張氏兄弟,當場斬殺,其黨羽親信也迅速被一網打盡,血腥氣息瀰漫宮闈,宣告著武周外戚勢力的徹底垮臺。
政變次日,武則天被迫下詔退位,傳位於李顯,唐中宗正式復位,改周為唐,社稷重歸李姓。李顯復位之初,滿懷感恩,對參與政變功臣大肆封賞,張柬之等五人皆封為郡王,史稱“五王”,賞賜無數金銀財寶、宅邸田畝,家族子弟皆得恩蔭為官,朝堂上下皆以為迎來清明政治新時代。
可唐中宗性格軟弱,復位后皇後韋氏野心勃勃,妄圖效仿武則天專權干政。韋后與武三思勾結,武三思憑裙帶關係再度入朝,權勢熏天,構陷“五王”等忠良之士,李顯竟聽之任之。桓彥範、敬暉等先遭外放,後被武三思羅織罪名殺害,張柬之、崔玄暐憂憤而死,袁恕己被流放折磨致死,“五王”結局悽慘,李唐朝堂剛見曙光又陰霾密佈。
在施政方面,唐中宗為彰顯寬厚,平反諸多武周時期冤獄,召回部分被流放舊臣,可政令搖擺不定,時而受韋后、武三思掣肘,時而欲重振皇權,改革舉措難以有效推行,如試圖整頓吏治卻因權貴阻撓草草收場,稅收調整也因觸動世家大族利益而夭折,國家在短暫振奮後陷入新一輪權力爭鬥泥沼,大唐復興之路依舊曲折漫長,直至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歷經血腥清洗與銳意改革,方重現盛世曙光,而神龍政變與唐中宗復位這段跌宕歷史,成為李唐皇室興衰榮辱、權力博弈的深刻鏡鑑,時刻警醒後世帝王權臣莫蹈覆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