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無邊18888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玄武門之變:權力交接的前奏,華夏大地上下五千年,星空無邊18888,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與貞觀之治的開端
公元 626 年 7 月 2 日,長安城玄武門,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悄然上演,這場政變不僅改寫了諸多關鍵人物的命運軌跡,更是直接為大唐盛世的開啟鋪設了基石,其核心人物便是李世民。
彼時,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已近十年,天下初定但暗潮洶湧。太子李建成身為嫡長子,得到部分皇室宗親、傳統貴族以及舊官僚體系的支援,齊王李元吉因與李建成利益捆綁,也站在了李世民的對立面。李世民則憑藉卓越軍事才能,在唐朝統一戰爭中南征北戰,麾下聚集起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與足智多謀的謀士,天策府宛如一個小型朝廷,勢力不容小覷。
雙方矛盾在朝堂與宮廷間持續激化。李建成忌憚李世民軍功日盛、威望過高,設計削弱其兵權,調離秦王府諸多骨幹;李世民深感自身處境危急,若不反擊,多年奮鬥成果乃至身家性命都將付諸東流。於是,精心策劃之下,玄武門設伏成為破局關鍵。
當日,李建成與李元吉進宮面聖,途經玄武門時,李世民率尉遲敬德等親信悍然出擊。李建成倉促間試圖逃竄,卻被李世民一箭射中,當場斃命;李元吉奮力抵抗,終不敵眾人圍攻,亦命喪於此。隨後,李世民派尉遲敬德進宮“宿衛”,實則向李淵宣告政變結果,李淵無奈之下,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禪位,李世民正式即位,是為唐太宗。
即位之初:危機四伏的朝堂與局勢
李世民初登大寶,接手的絕非太平盛世。朝堂之上,原本太子與齊王舊部人心惶惶,心懷怨憤者不在少數,他們或暗中串聯,或消極怠工,對新政權牴觸情緒強烈,猶如一顆顆隨時可能引爆的暗雷。朝堂之外,歷經隋末大亂,民生凋敝,人口銳減,大量田地荒蕪,經濟幾近崩潰邊緣;邊疆地區,東突厥趁唐朝內部爭權動盪,屢屢侵擾,兵鋒直逼長安近郊,耀武揚威,大唐威嚴掃地,周邊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亦在觀望,蠢蠢欲動。
在這樣複雜嚴峻的局勢下,李世民展現出非凡政治智慧與果敢決斷力。對內,他頒佈赦令,明確表示除李建成、李元吉核心謀反分子外,其餘黨羽一概不予追究,既往不咎,以此安撫人心;同時,對有才能者大膽啟用,將魏徵這一昔日太子謀士收歸麾下,魏徵剛正不阿、直言敢諫,日後成為貞觀朝堂上監督制衡皇權、匡正政策偏差的關鍵人物。李世民還重組三省六部,選派賢能填充關鍵職位,確保政務運轉流暢高效,一掃往日朝堂陰霾,凝聚起執政向心力。
對外,面對突厥威脅,李世民深知國力疲弱下硬拼非明智之舉,遂採用羈縻政策,一方面加強長安防禦,整軍經武,秘密籌備軍事力量;另一方面與突厥可汗虛與委蛇,許以金帛財貨,暫求邊境安寧,為國內發展爭取寶貴緩衝時間,這一系列舉措彰顯其權衡時局、忍辱負重的戰略眼光。
貞觀理念初塑:民本、納諫與用人之道
李世民即位伊始,便與近臣深入探討隋亡教訓,總結出“民為邦本”核心理念。他目睹隋末民眾苦於苛政、兵役勞役重壓,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深知政權安穩全繫於百姓生計福祉。故而朝堂之上,多次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將百姓比作水,皇室與官府比作舟,要求各級官吏施政以民生為先,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成為基本國策。貞觀初年,多次減免租稅,鼓勵開墾荒地,甚至親耕籍田,為百姓示範,激發民間務農熱情,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元氣,人口也隨之緩慢增長,奠定國家繁榮根基。
“納諫”則是貞觀政治生態另一鮮明旗幟。李世民清醒認識到自身認知侷限,鼓勵群臣直言進諫,消除君臣溝通壁壘。魏徵堪稱其中典範,一生諫言數百次,從國家大政方針到宮廷瑣事,事無鉅細。如反對對西域用兵,力陳國內民生待興,征戰勞民傷財,李世民雖怒卻終納其言;又諫止營造宮殿,稱勞役擾民,李世民即刻停工自省。正是這種君主包容、臣子盡責氛圍,使得朝廷決策失誤大幅減少,政策貼合實際,政令暢通無阻。
用人方面,李世民秉持“唯才是舉”,不問出身門第。科舉制在貞觀年間進一步完善,增設考試科目,擴大錄取範圍,為寒門學子開啟晉升通道,朝堂上庶族官僚漸成氣候,與士族共治天下,人才濟濟一堂。房玄齡善謀略、杜如晦能決斷,人稱“房謀杜斷”,攜手掌理朝政;李靖、李積等軍事奇才統軍禦敵,開疆拓土,各方英傑匯聚,各展其長,啟用大唐蓬勃發展動力源泉。
制度革新:貞觀之治的行政保障
行政架構革新是貞觀走向正軌關鍵支撐。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