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無邊18888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章 《馬嵬驛兵變與唐玄宗退位》,華夏大地上下五千年,星空無邊18888,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嵬驛兵變是安史之亂中的一個關鍵事件,它不僅深刻地改變了唐玄宗個人的命運軌跡,也對唐朝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成為唐朝歷史發展程序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直接推動了唐玄宗的退位以及唐朝統治權力的交接與重構。
一、馬嵬驛兵變的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率領叛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唐玄宗原本以為唐朝的軍隊能夠輕易抵禦叛軍的進攻,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叛軍迅速攻佔了河北大片地區,逼近河南。唐玄宗匆忙派遣封常清、高仙芝等將領前去迎戰,但由於唐朝軍隊長期處於和平狀態,戰鬥力下降,且準備不足,在與叛軍的交鋒中節節敗退。洛陽很快失守,封常清、高仙芝退守潼關,他們深知潼關地勢險要,只要堅守不出,叛軍難以西進,便可等待時機進行反擊。但唐玄宗卻聽信監軍邊令誠的讒言,認為封常清、高仙芝作戰不力且有剋扣軍餉等行為,下令將二人斬首。隨後,唐玄宗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
哥舒翰到任後,繼續執行堅守潼關的戰略。此時,叛軍在潼關外久攻不下,內部矛盾逐漸顯現,後勤補給也出現困難,形勢對唐朝逐漸有利。但楊國忠與哥舒翰之間素有嫌隙,楊國忠擔心哥舒翰手握重兵,若平定叛亂後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向唐玄宗進讒言,稱哥舒翰按兵不動是在養寇自重,意圖不軌。唐玄宗在楊國忠的蠱惑下,不斷催促哥舒翰出關迎戰。哥舒翰無奈之下,只得率領二十萬大軍出關作戰,結果在靈寶遭遇叛軍埋伏,唐軍幾乎全軍覆沒,哥舒翰本人也被俘投降。潼關的失守,使得長安失去了最後的屏障,直接暴露在叛軍的威脅之下。
二、馬嵬驛兵變的經過
天寶十五載(756 年)六月,唐玄宗帶領楊貴妃、楊國忠以及眾多皇室成員、大臣和禁衛軍,倉皇逃離長安,準備前往蜀地避難。他們一路西行,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疲憊不堪計程車兵們心中的不滿情緒終於爆發。
禁衛軍將士們原本就對楊國忠的專權和腐敗極為憤恨,認為正是他的所作所為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使他們背井離鄉,陷入如此危險和艱難的境地。此時,恰逢吐蕃使者攔住楊國忠的馬頭,要求食物供應,士兵們趁機高呼:“楊國忠與胡虜謀反!”並向楊國忠射箭。楊國忠驚慌失措,想要騎馬逃走,卻被士兵們追上殺死,其屍體被肢解,頭顱被掛在矛上示眾。
士兵們殺死楊國忠後,並未就此罷休,他們擔心楊貴妃日後會為楊國忠報仇,於是將唐玄宗所在的驛館包圍,要求處死楊貴妃。唐玄宗無奈之下,只得命令高力士將楊貴妃帶到佛堂,用白綾縊死,楊貴妃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嵬驛兵變,在這場兵變中,楊國忠家族被滅門,楊貴妃香消玉殞,唐玄宗也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
三、唐玄宗退位的原因
1. 威望掃地
馬嵬驛兵變使唐玄宗的威望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原本是唐朝的最高統治者,擁有無上的權威,但在兵變過程中,他卻連自己的愛妃都無法保護,只能屈從於士兵們的要求。這讓士兵們以及隨行的大臣們對他的領導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懷疑,他在眾人心中的神聖形象徹底崩塌。在這種情況下,唐玄宗已經難以再像以前那樣有效地掌控朝廷和軍隊,繼續維持其統治地位變得極為困難。
2. 太子李亨的崛起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與太子李亨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唐玄宗出逃時,並沒有明確的復國計劃和戰略部署,只是一味地逃往蜀地避難,這讓太子李亨以及一些大臣們感到失望。而在馬嵬驛兵變後,太子李亨得到了禁衛軍將士們的支援。他認為這是一個擺脫唐玄宗控制,掌握政權,組織力量抗擊叛軍的絕佳機會。於是,在眾人的擁護下,太子李亨決定與唐玄宗分道揚鑣,北上靈武。在靈武,李亨被眾人擁立為帝,即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這一事件標誌著唐朝統治權力的轉移,唐玄宗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皇帝的實權。
3. 政治形勢的逼迫
當時的唐朝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來組織力量抗擊叛軍。唐玄宗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後,已經顯得心力交瘁,難以擔當起這一重任。而唐肅宗李亨年輕力壯,且身邊聚集了一批有能力的大臣和將領,如郭子儀、李光弼等,他們願意為唐肅宗效力,共同對抗安史之亂。在這種政治形勢下,唐玄宗退位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選擇,以便唐朝能夠集中力量進行平叛戰爭,恢復國家的穩定與安寧。
四、唐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