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無奇的發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章 皇長子黨和皇次子黨,慌了,造反造到大動脈,發現自家是皇族,平平無奇的發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樂大典?”

這個詞,如雷貫耳,讓眾人身軀一顫,紛紛露出驚愕的神情。

“華夏文明延續至今數千年,我大魏朝承襲中華國嗣,也有一百多年了!歷經太祖、高祖、太宗、高宗,還有九位先帝,傳到朕的手裡!”

元子明目光如炬,第一次得以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不用一點掩飾地說出來:

“朕要修成天下第一書!記載這數千年華夏文明的發展脈絡,傳給子孫,流芳百世。”

“讓後世子孫,永遠都記得,永樂這一朝,乃大魏千載難逢的盛世!”

無論是宗室,還是文官武勳,都沒有料到皇帝還有這樣的雄心壯志。

司馬仲本試探性說道:

“臣馬上就下詔給翰林院,責成他們一個月內,翻閱目前府庫的所有藏書,集歷代之大成,修撰永樂大典!由戶部專門批款十萬兩白銀,作為修撰費用,以顯示陛下對永樂大典的重視!”

元子明斜著眼睛瞟了對方一眼:

“司馬相公,沒有理解朕的意思啊!”

司馬仲本一愣,低頭道:

“如果陛下覺得十萬兩太多了,有些勞民傷財,臣可以削減一些的。”

“是太少了!”

元子明雄厚的聲音,如同洪鐘大呂,

“朕要修的,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政績工程!而是可以被後世學者聖人參考的古今經典!”

“一個翰林院算什麼?馬上張貼皇榜,徵召天下有學之士,翰林院、國子監、太學、官學……這些部門通通都要參加!去走地方,收集各地典籍奇書,編撰成冊!”

“除此之外,永樂大典的修撰工作,就由裴濟和司馬仲本你們負責!公孫相公年邁了,怕是幹不動了,所以特批告假!”

“修撰永樂大典的費用,朕會從內庫中先出一百萬兩白銀,再由戶部批一百五十萬兩,合計二百五十萬兩作為第一期費用!”

“此後每個月,戶部都要撥十萬兩白銀!作為永樂大典的固定經費!”

元子明的話如同連珠炮。

讓眾人訝然,有些難以置信。

要知道皇帝平時可是摳門得很,除了北伐可以大量大量燒錢外,朝廷的任何一批款項支出,都要經過皇帝硃批,再由司禮監轉呈政事堂,然後才能讓戶部執行!

就比方說宮中盛夏,都有喝綠豆湯降溫的習慣。

每年支出三千多兩白銀……

皇帝直接換成涼茶,跟長安當地的藥材商採購,費用變成了二百多兩……

現在為了這個永樂大典,居然動用如此的人力物力,幾乎是僅次於北伐的全國大動員!

元子明還特地交代了:

“對了,有關南朝的風土人情,也必須全部記錄進去!還有有關西洋在我中國的一切傳教,西學東漸之事,也不可以疏漏!”

等到皇帝離開後。

眾人這才喋喋不休。

最先走的。

是宣王元豪和豫章王元肅。

“叔父,你說陛下今日對我們委以重任,還說什麼天位不必是自家兒子,這是什麼意思?”

元肅側目,看向元豪。

元豪斜著眼睛,反唇相譏道:“本王的好侄兒,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難道你心裡,不清楚陛下的意思嗎?”

聽到這話,元肅咯噔一下,訕訕一笑道:

“薑還是老的辣啊!真是什麼都瞞不過叔父的法眼啊!”

“看來天子也看不慣這些文官和武勳的跋扈,覺得還是我們自家人靠譜!這正是我們姓元的,重新奪回大魏朝主導權的時候!”

宣王元豪聳了聳臉,臉上也露出了野心勃勃的笑容:

“我們本就是太宗一脈,跟陛下是血濃於水,又是德王的後裔!此番差事辦好了,搞不好,以後這天下,也能分我們一杯羹了!”

他講這話,已經是處在危險的邊緣了。

換成平時,害怕禍從口中,是絕對不敢談及一絲一縷的。

但今天元子明的暗示,讓他們覺得機會到了。

同樣都是姓元,元子明可以,他們為什麼不行?

另一邊,結伴而行的文官們,也在竊竊私語:

“陛下今天真是大手筆啊!直接提拔了兩位宗王,奔赴江南辦理商務之事!”

“這等於拆分了皇長子黨和皇次子黨的勢力!讓宗室力量重新抬頭,跟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