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某某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蔣式太極拳?,為人師者之赤篇,xxx某某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穩”。
但是太極拳機動性差,他差的只不過整體上而言,比如說在一個大範圍內的移動,如果你是一個使用太極拳的人,那你就會發現太極拳的套路當你放一個位置以後,你可能會發現難使出來或者非常難調整。
我同時學過跆拳道,散打以及太極拳三種武術,能感受到這種細微的差別。就舉一個我比較擅長的例子:散打他很靈活,可攻可防,難以預測,並且很容易對下一步進行反應,因為它的下盤始終是彈跳著的,重心總是能夠很容易地帶到另一個位置,用老祖宗的話來說,就是讓你體內的氣“均勻的傳播”。好讓你的每一個肌肉達到一種良好的狀態以及活躍的狀態。
但是太極拳就不同了,一個人你同樣是練武術,練了一年散打的人去打練一年的太極拳的人,那麼太極拳的人肯定是輸的。我總是感覺太極拳是一種文理雙修的武功,我練太極拳的時候,我所感受到的氣並不是很均勻的傳播,他更像是一個旋轉著的太極圖,歸根結底就是指我的整個身體,也就是我上面說的虛圈,由這個圈引發出更多的實,然後這些大大小小的圈就傳播到身體的各個地方,形成“旋氣”。這和我練散打的時候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我練散打的時候總感覺身體很飽滿,很實在,該是什麼那就是什麼。而當我練太極拳的時候是一種比較輕飄飄的感覺,感覺整體很輕,但是區域性又很重。
由於以前散打的習慣,我現在練太極拳的時候總會多多少少沾上一些那種剛硬的色彩,不過這正好讓我看清了兩者之間的區別與差距。
我認為我所學的東西都是有共同之處的。
我不想繼續在那個太極拳比賽訓練呆的原因,除了由於自己太懶,而且也吃不了那種苦。還有就是不想把我自己禁錮在那個小小的圈,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心靈上,我都是如此想的,這個理論放在現實中也是很有用。
在我看來,這個比賽比的是技巧和定力,比的是誰的底盤更穩,以及誰的手法更加嫻熟。實際上你也在畫圈,但是你卻只能在別人侷限的這一個圈內畫出你的圈,以你畫的這個圈去攻擊別人的圈。
可我認為太極拳的真正境界應該是道家的自由,以及瀟灑。畫圈人的是自己,我嘗試去想象將太極拳練到最高境界是一個怎麼樣子的感覺:那時候他應該已經完全掌握了體內所有的“氣圈”,能夠隨意調整圈的大小以及威力了。
我們現在學的東西是在一個有侷限的圈內施展自己的技術,主要是以防禦為主,可即使你在這一個圈內能夠用動作化解所有的攻擊,但是你仍然是會受到傷害的,只要對方只要跳出你所在這個圈的攻擊範圍,他就可以實現完全躲避而不受任何傷害。
如果這樣,對於學太極的人來說,打持久戰他是絕對贏不了的,即使他的太極拳功底再高,那麼也只是入宗罷了。傷害一旦在他身上進行累加那麼你的防禦就會越來越弱,最終再也畫不出完整的圈。
我所以為的太極拳最高境界,他能夠做到“落地生根”,在雙腳觸到地面的一瞬間就做好自己的太極圖,他所站的位置以及他所要施展的位置,都應該由他自己的決定,由當時的情況而決定。
其實這也和那玄學有一些共同之處,風水師會挑選良辰吉日以及好的位置告訴對方,而所謂的術士會根據自己的生肖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來決定會施展出什麼法術。
這個就很有趣了,太極拳是介於幻想與現實的一種神奇的武學,位於科學與玄學的交匯處。達到太極拳宗師的境界會很難,要比散打宗師這之類的都要難。
我聽說武學宗師在施展武學的時候,會和那些聖賢文人創作時一樣,看到一些別人所看不到的東西,甚至是感覺自己的意識和身體並不在同一個位置,心中對決的地點甚至和實際地點都不一樣。
這就好像是一篇非常偉大的文章,你看到的也許只是字,而別人看到的,也許是一座桃園……這樣的人一般不會說出自己的幻想,因為說出來也沒人會信,或者說他們早已沉浸於此不自覺,也只有那一個時刻他們能看到,一旦離去,便迴歸到了現實。
太極拳在中華武學史上的歷史其實並不算很長,它最年輕的流派“洪氏太極拳”甚至只有幾十多年曆史。
可是這一個個太極圈,何嘗又不是人們對於這個社會的理解呢……人生中也是有很多個圓圈的,你要如何在這有限的範圍中用自己的技術畫出更多的圈,更合理的圈……這決定了你的態度以及水平……
落地生根,以虛御實,陰陽交匯……一鳴驚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