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章 羊和字,我來自朔方,仲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送回來再說!”
“就是就是!”
依著昨天的辦法,李俊又在布上寫了幾個字:既稱兄道弟,何不直抒胸臆?
和昨天一樣,李俊讓人再次把箭射了出去,看契丹人作何回應。
李俊坐在中軍大帳裡,手中端著熱乎乎香噴噴的羊肉湯麵,心裡卻浮想聯翩。
他知道,幾千年來,出現又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無數草原民族,只有契丹人,對中原的漢家文化,接受的最是乾脆和徹底。
大唐之後,歷經五代十國的混戰,漢家王朝日益衰落,北方的契丹建立大遼政權,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
有遼一朝,自上到下,大力學習中原文化,以中華正統自居。無論是官制還是民間習俗,處處效仿歷代中原王朝,與大宋以兄弟相稱,互相稱作為南北朝。
甚至,後世考證西方文獻,多把契丹指代為中國,其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契丹人仰慕中原文化,學漢話,寫漢字,讀漢書,做漢詩,最是講究信義,最為看重信譽。
如今,一首《七步詩》擺在眼前,李俊不得不絞盡腦汁,他想不通契丹人究竟何意?
求和嗎?
這麼多天下來,契丹騎兵的身影,已經出現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是,契丹人何曾放下身段,主動與他李俊來溝通一二,消除敵意?
李俊坦言,他根本沒感受到契丹人想求和的誠意。
求戰嗎?
莫不說契丹人是否如傳說中那般講究信義,就說這茫茫草原之上,異族攻伐向來追求個直來直去。
契丹人若想宣戰,何必連續兩天送來三隻羊和詩句?
李俊百思不得其解。
不是他李俊心虛,因為雙方的實力擺在這裡。
他鎮北營哪怕把所有的民夫徭役和奴隸輔兵全都加在一起,最多能勉強湊出八九百人的兵力。
可是隻契丹騎兵的前鋒大營,戰前撤走和戰時逃逸的騎兵,人數就不下七八百人。現在眼瞅著契丹大軍已至,就算契丹人只有一萬的兵力,孫子兵法雲“十倍而圍之”,想要包圍和殲滅鎮北營,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李俊在無法確定契丹人真實的意圖之前,絕不敢把希望,寄託在這幾隻羊和一首詩的善意上。
為今之計,只能穩住陣腳,待看清契丹人的來意,再做打算不遲。
天色未黑,李俊的面還沒吃完,趙繼業急匆匆進了大帳:“校尉,契丹人又把箭矢取走了!”
這契丹人也是有趣。
兩軍已然對上,且契丹人的先鋒大營被一鍋端了,連塊木料都沒剩下。可如今倒好,既不派兵前來宣戰,也不派信使過來求和,只是送些詩詞過來,難不成是想考較在下的文學功底?
李俊索性把話也說明白了,既然自稱是兄弟,那就直接坦誠布公地說明來意吧!
又是新的一天,鎮北營依然全軍戒備,還是昨天的時間,契丹人又送來了三隻羊,又留了字跡:
西京亂無象,
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
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
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
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
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
揮涕獨不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