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實驗成功
隨波逐流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2章 實驗成功,本想輔佐始皇,被迫成為匈奴單于,隨波逐流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工匠愣住,怎麼沒有反應?傳說中的爆炸哪去了?
這時,李荷華身邊的秦卒,按照命令,朝那片區域射出一支火箭。
砰——
一團巨大的火球沖天而起,因為爆炸引起的炙熱風浪席捲看臺。
“啊?”
........
++++++++++++++++++
人群中傳來一陣陣驚呼。
“阿荷,成了!!!”
李荷華的副手激動得喜極而泣,抱著他大喊大叫。
他一直在李荷華身邊打下手,清楚對方為了這一天,到底付出過多少。
通宵熬夜是經常的事,最誇張的時候,甚至連續五天沒有閤眼。
看似原理簡單,無非是將糖液丟進油水混合物。
可是,如果想調配出最合適的劑量,必定要進行無數次實驗,然後經過大量的計算。
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算盤,算盤起源於東漢時期,秦朝用的籌策。
籌策,顧名思義就是用的竹條作籌,“其演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
根據《孫子算經》得知,“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百萬相當。”
簡單理解,就是將竹條按規則擺放,在此之上加減乘除,甚至包括正、負整數與分數的四則運算和開方等更有難度的計算。
可以想象,如此複雜的資料,要想統計核算該花費多少時間?
天底下,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
李荷華只是笑笑,他的臉色看起來十分平靜,沒有波瀾。
或許,他不是不興奮,而是興奮過頭導致看起來有些呆滯。
“走吧,與我一起,上前看看。”
待到火焰燃燒得差不多的時候,李荷華帶著副手來到爆炸地點,考察場地,以及尋找殘骸,記錄資料。
接下來要攻破的,就是關於玄液炸彈的量產問題了,後續保養,設立使用規則,以及各種未知的問題。
他們要面對的挑戰,一點都不比現在要小。
......
隴西郡的大秦軍工,試爆玄液炸彈的訊息,八百里加急連夜送到咸陽。
嬴政剛準備躺下,一封急信傳來。
“陛下!大喜事啊。”
“何事?”
“雲漢那邊,成功了。”
雲漢,即銀河,是大秦軍工的代號,取名自《大雅·棫樸》:“卓彼雲漢,為章於天。”
作為另一個神秘機構,四方神臺是以星宿命名,那大秦軍工稱為“雲漢”,倒也合理。
為何取名為“雲漢”呢?
首先,從秦國開始,歷代秦王就格外注重軍備發展。
秦國的青銅製造,在戰國七雄中當屬最強。
眾所周知,秦劍長度達90厘米,青銅確實很硬,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韌度很差,非常容易折斷,因此青銅劍不宜做得太長。
我們都知道,在搏殺之中長制武器肯定是佔優勢的。
那麼問題來了,其餘六國為何不效仿秦國呢?是因為不喜歡嗎?還是做不到?
戰國末期,由於複雜的外交關係,七雄都在努力發展軍事。
魏國選擇培養特種兵魏武卒,趙國選擇學習胡服騎射,楚國忙著研究山體游擊戰,韓國雖小,但他們的弩和利劍令人忌憚,至於燕國和齊國,就不說了,要武將沒武將,裝備又不行,只能擺爛。
而秦國呢?他們將重心放在如何增強兵工業。
首先是遠端武器的研發,在短短几十年間,秦弩的極限射程就超越了韓弩。
其次是箭頭的改良,根據挖掘出來的秦國箭頭,無一不是三稜形的,而同時期六國的箭頭仍為幾百年前的翼面,毫無進步。
三稜形箭頭VS翼面箭頭,無疑是三稜形箭頭更猛。
翼面箭頭雖然殺傷力更為強大,但是有個致命缺點。
為了能射的更遠,必須要減配箭頭重量,只能將翼面做得又輕又薄,從而導致準度不精確。
秦國反其道而行之,他非但沒有減配箭頭重量,反而加大。
工匠們將三個稜角的弧面都打磨成一個標準,造型與子彈差不多。
三稜形箭頭在飛行時,能極大的減少空氣阻力,不僅射擊距離更遠,還提高了射擊精確度。
也許有人會疑惑,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