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波逐流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6章 再戰羅馬(二),本想輔佐始皇,被迫成為匈奴單于,隨波逐流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聲大吼,隊伍中所有的三十五歲以上戰士,不約而同的站出來。

整齊劃一的動作,讓人心頭一顫。

“你們這是......”

沒有任何人回應,出列的戰士,皆是目光灼灼的望向臺上。

三十五歲,在古代已經算是高齡了吧?相當於現代的五十歲。

獨孤華真無語了,特麼的,你們要不要搞得那麼悲壯?

首先,要不了那麼多人去,其次,去了不一定會死。

如果你跑得快點,說不定還能逃生,儘管機率很低。

因為實戰中的“東方明”,體積遠比實驗時的要大,爆炸波及範圍理論上可以達到200步以上。

而弓箭,通常射擊距離是100步左右,火箭則會更低。

“按順序,上來三十個。”

為了防止意外,通常要多派些人同時射火箭,點火。

前面提過,必須要等到甲烷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9.5%的時候,這個時間點火才會引發最猛烈的爆炸。

無論是多一秒,或是少一秒,都無法做到極致的破壞力。

這也屬於“東方明”火器的缺陷之一,不過瑕不掩瑜,能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逆天存在了。

一共三十位甘願犧牲的勇士們上臺。

獨孤華鄭重其事的囑咐道:“記住,當青銅圓球落地摔碎的時候,立即在心裡默數二十個數,結束時務必第一時間射出火箭。”

“知道了!”三十一位“死士”認真的點點頭。

為了不暴露戰術,所以沒有選擇統一發號施令,並且除了他們,還會安排更多人射火箭,只是目標不一樣。

沒有被選上的35歲以上戰士,遺憾的低下頭,看得出來,他們也很想去。

明知大機率有去無回,為何都會爭先恐後的,心甘情願的,義無反顧的去做呢?

或許,這就是信仰之力吧。

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句:“敬禮!”,站在臺下的勍軍戰士們,不約而同立正站好,向臺上那三十一名勇士,報以最崇高的敬意。

獨孤剌真等人亦是雙眼通紅,緩緩的舉起右手,回了一禮。

隨後,他們穿上鎖子甲,整裝待發,雙手緊握弓箭。

有部分人,還是第一次穿這麼好的甲冑,或許,是最後一次。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在馬其頓奧赫裡德城池外面的大平原中,有兩隊人馬遙相對望。

微風吹過兩軍戰士的耳邊,吹起他們每個人的髮絲。

高高舉起的羅馬旗幟,與勍軍旗幟,隔空對峙。

所有人的呼吸都沉重了幾分,你以為羅馬軍人就不怕嗎?

他們很怕的,因為每次戰鬥,羅馬軍團的死傷人數都比勍軍要多。

具體差異多少,無人知曉,只有元老院的人心裡清楚。

“蓋烏斯,下令吧。”

“好。”蓋烏斯陰沉著臉,“這一次,必須要把這群勍人,全部趕出去!”

“不能再拖了!”

在兩國發生第一次戰爭之前,如果有人跟他說,打了五次戰鬥,勍人還剩下三十萬,蓋烏斯絕對會給那人一巴掌。

可這就是現實,但凡勍朝的補給線沒有那麼遠,羅馬軍團早就完蛋了。

無論如何,主場作戰同樣是一種優勢。

“列陣!”

羅馬軍團的戰士們舉盾舉槍,做好防禦姿態。

五次戰爭,他們大都是防守方。

或許是因為,羅馬的戰術就是這樣。

不得不承認,在這種規模的戰鬥中,馬其頓方陣確實很好用。

不需要高高舉起10米長槍,只需要架在前排隊友的肩上,可以省掉很多力量。

網上總有一種說法,什麼馬其頓方陣,不過是一群靶子罷了。

如果打亞歷山大大帝還能輸的,明天提頭去見秦王。

這個假設,其實也沒錯,但前提建立在,主場在秦國邊境。

因為弓箭數量有限,而馬其頓方陣又是個個身著重甲的步兵,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弓箭,才能造成摧枯拉朽的滅殺。

先前勍軍確實打得很爽,一直射箭一直爽,讓那群移動緩慢且扎堆的羅馬重灌步兵吃盡了苦頭,傷亡極其慘重。

然而,軍備補給速度太慢,漸漸地,弓箭不夠用了,而羅馬靶子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噓

太灰良

全球神祇之開局狩獵精靈女王

天蠶天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