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秦朝政治格局
隨波逐流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1章 秦朝政治格局,本想輔佐始皇,被迫成為匈奴單于,隨波逐流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有人當街斬殺秦吏?何人如此大膽?”
當司馬跋接到報案後,震驚在原地,他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見到如此膽大包天之人?
如此惡劣事件,自然是驚動到了臨淄鈞都府。
司馬跋沒有猶豫,立即安排人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先說一下鈞都府的佈置範圍,並不是所有郡都設立鈞都府的。
首先,秦國原來分散各地的政治經濟中心,比如說內史郡、隴西郡、太原郡、三川郡、漢中郡、蜀郡,這六個秦國超級大郡是新設了鈞都府,其他郡並沒有。
其次,秦始皇為了穩定內部局勢,分別在六國故都,趙地的邯鄲郡、魏地的碭郡、韓地的潁川郡、燕地的廣陽郡、齊地的臨淄郡、楚地的南郡,這幾處地方設立了鈞都府。
鈞都府的職能,廣泛來說,大致有三種。
一、維護當地治安,承認並保留遺民風俗,監督地方自治;
二、處理老秦人和新秦人的矛盾衝突,平緩推進文化與經濟融合;
三、保養六國舊宮殿,宣揚秦朝統治思想。
從上面的職能來看,鈞都府擁有充分的調兵權與少量經濟管轄權。
鈞都府>各郡府,這是堅定不移的政治階級架構。
也是嬴政對於帝國不可能三角“穩定、靈活、效率”的解答。
既保留了地方政府機構的靈活治理,又透過中央集權政治體系下的鈞都府,對各地民眾進行統一管理。
而嬴政的政治格局,就是來自於北疆勍朝的啟發。
宋坤移植了現代的機關單位設定,在各地均設定了【王庭分部】、【維安府】和【定律院】。
他將民政、治安和律法,分佈在不同機構中,形成相互協助又相互制約的管理格局。
當嬴政第一次來到天勍視察的時候,直接把他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別說是他,哪怕你換做任何一個古代帝王,看到這樣極具創新的安排,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在古代兩千多年的朝代變局中,不管是秦漢,還是明清,地方衙門的職能,都是囊括了行政管理、司法審判、維護社會秩序、宣傳政策,集大權於一體。
而宋坤,將本屬於衙門的職能,剝離出來,讓民間三大機構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關係。
如此一來,勢必能夠削弱地方官吏為虎作倀的惡劣行為,避免權力膨脹引起民憤,從而影響到王朝穩定。
正所謂權力越大,對於民眾的傷害也會越大。
當年,嬴政回到咸陽之後,立即重新分配了郡府和鈞都府的職能。
他將各地郡府的職能,大肆削弱,只保留了行政管理和司法審判兩個職能。
把當地的財政權重新分配,鈞都府可支配三成,郡府可支配七成。
......
後來,在宴會上,韓非提出一個刁鑽又現實的問題。
“如今皇子宗親沒有實權,有朝一日,如果權臣弄堂,重現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奪位往事,誰能站出來拯救泱泱大秦?”
嬴政想了很久,才思考出一個對策。
在大秦疆域的東南西北方,各設立一個【平虞社】。
虞,在先秦時期,有保護的意思,比如說官府內,成立有自然環境保護的部門,分別稱之為山虞、林衡與澤虞。
平虞社,顧名思義,維護社會治安,此處囤積大量兵馬,以應對突發情況。
嬴政將天下兵力分成五大部分,在泗水郡(東部戰區)、長沙郡(南部戰區)、隴西郡(西部戰區)、雁門郡(北部戰區),以及內史郡(中央戰區),分別設立一個平虞社。
除了中原地區,在新佔領的廣闊領地,也設立了平虞社。
比如說羌人地區的西寧郡、百越地區的桂林郡、孔雀王朝的恆河郡,這三個地方同樣囤積大量兵馬。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的感覺?
沒錯,平虞社不就是相當於唐朝的都護府嗎?只不過,一個守護內部,一個駐兵外部。
而統籌管理平虞社之人,就是皇子宗親!
也許有人發現了,這不就是一種另類的分封制嗎?
給予皇子大量兵力,就不怕重現當初的戰國七雄的割據局面嗎?
對此,嬴政想了一個辦法,規定每個皇子死後,由長子和次子平均繼承平虞社管理權。
將君臣權位之爭,化解成為家族兄弟之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