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還有王法嗎?
隨波逐流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9章 還有王法嗎?,本想輔佐始皇,被迫成為匈奴單于,隨波逐流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於泰山封禪的起源,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眾說紛紜。
孔子曾經往來汲汲於泰山,尋找先人封禪的遺蹟,可惜沒有收穫。
司馬相如寫的《封禪書》裡,提到過,古代君王有名有姓者,封於泰山約72人。
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裡,開頭第一句就是“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
不過,公認的歷史事實,泰山封禪所賦予的政治意義,應該是由秦始皇開創的。
後續朝代君主,紛紛效仿秦始皇當時的禮儀,並尊為祖訓,包括漢朝帝王。
時間回到公元前219年,嬴政突發奇想,他要泰山封禪。
他本來就是一個有想法就要立即行動的人,因此,他召集了齊、魯兩地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
“陛下,報天之功,故曰封,報地之功,故曰禪。二禮不可同日進行,否則不敬畏上天。”
“陛下,封禪之禮,應立三皇五帝之靈位......”
一名儒生還沒說完,就被懟了回去:“陛下是報天之功,你立三皇五帝的靈位作甚?”
“三皇五帝,就不是天帝嗎?”
“有道理哦,但我總感覺哪裡不對勁。”
嬴政聽得皺眉,什麼意思?還要擺三皇五帝的靈位,讓朕去祭拜他們?
三皇五帝乃凡人之軀,朕要祭拜的,是真正的神明。
這個時期,民間信奉的最高神明,是“昊天上帝”。
所謂的“皇天后土”,皇天,就是昊天上帝,后土,是后土娘娘。
該尊號最早出現於商朝,周朝正式以昊天上帝為天庭之主。
在周宣王憂旱祈雨的時候,寫過一首詩。
“昊天上帝,則不我虞。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其實,在古代封建王朝,從周朝到清朝,最高神明,一直以來都是“昊天上帝”。
而我們熟知的“玉皇大帝”,那是道教自己供奉的,屬於民間非正規天帝。
在國家祭天大典上,從來都沒有承認玉皇大帝,從始至終一直奉祀昊天上帝。
而“昊天上帝”與“玉皇大帝”,兩者不是同一位天帝,千萬不要混為一談。
如果,你將“玉皇大帝”的牌位擅自換成“昊天上帝”試試?道教子弟比你還急!這可是天打五雷轟的大忌諱。
在古代,昊天上帝連畫像都要被禁止的,通常只有一個牌位,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沒人敢憑空捏造他的相貌,萬一剛好與現實中某人長得相似,誰敢擔下如此恐怖的大因果?
宋徽宗曾經為了籠絡民心,乾脆將玉皇大帝與昊天上帝合為一體,上尊號“昊天玉皇上帝”。
結果,這個行為惹怒了道教。媽的,你想死,別拉上我們好嗎?傻逼一個!
宋徽宗:“......朕好難啊”,他只好又改了回去。
這也成為了後面皇帝茶餘飯後的笑料。
......
而現在,那名儒生,無視昊天上帝的至高存在,讓秦始皇去祭拜三皇五帝,也不知道他是真的蠢,還是太聰明。
爭吵了半天,嬴政聽得煩了,就離開了大殿,你們繼續吧。
經過三天三夜的討論,好不容易確定下禮制。
結果,嬴政一看,不對啊,為何如此繁瑣?
什麼亂七八糟,聽都沒聽說過的禮儀,全都一股腦塞了進來。
嬴政皺眉不悅,又發揮了他一切從簡的行事風格,將大批規矩全部刪除。
最終確定下【築壇祭祀、瘞玉牒文、燔柴告天】,這三大步驟。
那群儒生聽說了,他們愣住,敢情討論大半天,到頭來還是陛下你自己定啊?
早說啊,你為什麼不早說?
由於是臨時起意,所以很多準備工作還沒有開始。
比如說修路。
秦始皇肯定要登臨泰山之巔,敬告上天的,總不能讓他狼狽的徒手爬山去吧?
於是,一場浩大的工程,又開始了,那就是整修山道。
根據秦國舊制“坐東朝西為尊”,所以,在泰山向陽處,即東面修建一條通天石階。
修建通天路需要花費不短的時間,嬴政沒有傻傻的在那裡等待,他決定在濟北郡周邊轉一圈。
萬萬沒想到——
這不轉還好,一轉就出事。
......
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