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波逐流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真正的言論自由,本想輔佐始皇,被迫成為匈奴單于,隨波逐流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啊翁,為什麼不繼續攻佔城池啊?”

蒙武收到撤軍訊息後,他焦急的跑到蒙驁營帳之中。

蒙驁捧著《孫臏兵法》竹簡,頭也不抬的回道:“這是軍令。”

“為何?如今軍隊士氣大振,應該一鼓作氣,直抵新鄭!”

韓國都城歷經三次遷徙。

公元前424年,從原本封地最北邊的平陽(臨汾),遷移到最南邊的宜陽。

首先是為了避免秦趙兩國直達水晶,其次是看上了鄭國這塊肥肉。

公元前408年,韓國攻鄭接連勝仗,又將國都遷移到更靠近的陽翟(禹州)。

公元前375年,趙韓魏三國諸侯無視晉國,直接面見周天子,三家分晉。

同年,韓國成功滅鄭,遷都鄭國國都新鄭。

蒙武一直在闡述,應該繼續前進,並且將戰局分析得條條是道。

“阿翁,成皋和滎陽兩邑,我軍取得巨大戰果,令韓國膽寒,他們此刻定是惶恐不安,我認為,不應該撤軍!”

蒙驁抬眉,淡淡道:“實話告訴你,這是大王的命令。”

“......”

既然如此,君命如山。蒙武還能說什麼?心情不爽,該罵還得罵。

“#¥%…%…¥¥%…”

秦國武將都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從白起就能看出來。

蒙驁走去,安撫兒子情緒:“你有所不知,大王所圖,並非韓國,而是趙國。”

“成皋與滎陽,只是一處踏板,真正劍指之地,乃是趙境!”

蒙武眼睛亮起來:“那,何時攻趙?”

“未知。”

“......”你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

蒙武鬱悶的走出營帳,迎面走來宋坤,讓他原本壓抑的心,蠢蠢欲動起來。

“阿坤,你說,本來打得好好的,大王為何要突然撤兵啊?”

“噓——”宋坤急忙把他拉到一旁,“背後妄議大王,你想找死嗎?”

“沒事。你怕什麼?”沒想到,蒙武卻表現得毫不在乎。

......

原來——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思想異常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十分神奇的階段。

所謂“百家爭鳴”,只要你有想法,都可以自由著書立說,四處宣揚自己的思想和主張。

這才是真正的言論自由!

所以,受“百家爭鳴”影響,別說背後議論國君了,哪怕你當著國君面罵他,也屁事沒有。

各大諸侯對言論好壞,並不在意,哪怕在意,也無能為力。

劃重點,這不是從諫如流,而是不管不顧。

直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治階級開始從教化民眾思想,到壓迫,最後是禁錮。不允許任何不利統治的言論出現,最典型的就是清朝“文字獄”。

在春秋戰國時期,你甚至可以在邯鄲破口大罵:“當今趙王就是昏庸無道、驕奢淫逸,不仁不義,徹頭徹尾的大昏君!”

即便路過趙城衛,他們也只是瞥你一眼,並不會抓你,聽起來是不是很魔幻?

還真有人這麼做過,他罵的不止是趙王,而是連天下諸侯一起罵,還特意立書宣揚,見人就口嗨,以表顯自己思想先進。

這個勇者就是莊子,“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奇葩的社會現象呢?主要是那群讀書人太活躍,一旦有同伴被抓捕,會立即奔走相告,不把你名聲搞臭不罷休。

如果趙王抓了一個,就會被其他諸侯笑話。

“趙老弟啊,你怎麼心胸如此狹隘呀?這可不是君子所為哦。”

你不抓我不抓,漸漸地,諸侯便置之不理,認為不過是一群刁民在口嗨罷了。

隨便你罵,但是說好了,君子動口不動手。

口嗨歸口嗨,但你要是真敢動手,那就休怪本王不客氣。

在春秋戰國時期,反正你看不到任何一個,因為口嗨國君而被判死刑的臣子。

毛遂當年在楚國大殿中,見勸聯盟無望,氣急敗壞的指著楚考烈王鼻孔大罵“你這個大傻逼,楚國必亡於你手”。

最終,熊元想通後,還給他道歉呢,奉為上賓。

無論放到哪個時代,都是極其炸裂的存在。

而嬴政從小耳濡目染,那他殘暴焚百家書坑儒士,可信度到底有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噓

太灰良

全球神祇之開局狩獵精靈女王

天蠶天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