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清泉流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 為保全自己和家人出一份力?,重生歸來,姐妹互換,一汪清泉流響,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群中傳來回應,許多青壯男子站了出來,有人高喊道:“大人放心!
只要我們在,敵人別想踏進城中半步!”
人群中也有人雖滿臉畏懼,卻仍緊緊握拳,站了出來。
呂謙看著他們堅定的眼神,深感欣慰。
這些百姓雖無戰場經驗,但面對家園,他們的決心不輸任何一名士兵。
他朗聲宣佈道:“各位鄉親,眼下武器短缺,但我們不能束手待斃。
凡是手持農具的,請儘量帶來,作為自衛的武器。
鋤頭、鐮刀、木棒,任何能用之物,都可以拿來保家護院!”
呂謙迅速召集了幾名匠人,在城中物資庫內尋得一些鐵器殘料,決定為青壯們製造簡易武器。
他叫來老匠人張三,這位年長的鐵匠對改造武器瞭如指掌。
“張叔,這些農具雖然簡陋,但若稍加打磨,能在近戰中派上用場。”呂謙耐心地解釋道。
張三撫摸著幾把老舊鋤頭,點了點頭:“大人放心,雖是農具。
但咱們可以將這些鋤頭磨利,木棍釘上鐵釘,能扎也能砸。
若是再在長柄上纏些麻繩,便可防止手滑脫。”
說罷,張三帶著幾名匠人開始忙碌起來。
、
他們將鋤頭磨成鋒利的刃口,將鐮刀綁上布條方便握持。
稻草叉頭部加上鐵釘,變成簡易的長槍;
木棍則釘上金屬片,用以在近身搏鬥中提供防護。
這些百姓的農具一時間轉化成了戰鬥工具,雖不精良,卻在混戰中能為他們提供些許助力。
呂謙走向人群,將登記工作分派給幾位文士,負責核查青壯男子的基本情況。
這些青壯雖抱有一腔熱血,但他們的體力、家庭狀況各有不同,需妥善排程,確保城內百姓在戰後仍保留生產力。
一名文士小心地核對著登記表,低聲詢問一位青年:“請問家中情況如何?
家裡是否還有其他人?”
青年擦了擦額頭的汗,回答道:“我家裡只有老母親一人,其他兄弟已在前線了。”
他雖略顯青澀,但眼神堅定。
文士在登記簿上做了記號,抬頭望向呂謙:“大人,這人家中無人照顧。
若他參戰,恐影響日後生活。”
呂謙點頭,沉思片刻:“那便將他安排在物資運輸一線,雖不在前線,但仍能為城內盡一份力。”
呂謙深知這些百姓的難處,因此將獨身青壯與有家庭照料的人分開。
將後者多安排在後方,避免在戰事後赫沙城失去生產力。
隨後,呂謙按區域將這些青壯分組,指派各組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教他們基本的戰鬥姿勢。
儘管時間短暫,但這份細緻的安排令百姓們信心倍增。
他們自知並非孤身上陣,而是有夥伴、家人,守護同一片土地。
匠人們將一批批簡易武器遞到百姓手中。
呂謙帶領一名退伍的老兵指導這些百姓如何持握武器。
他走到一名握著木棍的年輕人旁邊,示範道:“兩手緊握木棍末端,切忌用蠻力,找準機會就朝敵人下盤擊去,能逼退就好。”
老兵們在空地上設下幾個沙袋,模擬敵軍的攻擊方向。
一位老兵大聲指導:“都聽好了,遇到敵人朝上砸,不要急,穩住!
咱們農具雖笨,但只要準,敵人也不敢輕易靠近!”
眾人紛紛跟著練習,雖然姿勢略顯笨拙,卻不乏嚴肅。
一個農夫握著鐮刀,忍不住問道:“大人,您覺得咱們真的能守住嗎?”
呂謙看向他,目光如炬:“只要我們團結一心,這片土地便不會輕易失去!
赫沙城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若我們今日不站出來,誰還能替我們守護?”
他的聲音堅定而溫暖,百姓們在他的鼓勵下紛紛露出一絲笑容,神情愈發堅毅。
在確認了每名青壯的基本資訊後,呂謙將他們的家庭情況一一核對,避免獨自支撐家庭的百姓被派至前線。
這不僅是對前線的支援,也是對未來城中生活的保障。
一名年邁的文士不禁輕聲說道:“大人,我們做的這些安排,能否真正救下赫沙城?”
呂謙沉穩地回道:“我們的責任不僅是戰時指揮,更是戰後重建。
每一個青壯都是城中的支柱,他們的付出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