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清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媽媽永別春天,棹渡,一棹清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一年,一首好聽的歌《春天的故事》唱響大江南北。鄉里悄然颳起了一股北上南下的打工潮。街上趕集的時候經常可見招工報名的桌子擺在路邊,一圈的人重重圍著,很多年輕人瞪著好奇的眼睛懷著忐忑的心在諮詢,躊躇,觀望。最多的是大城市招保姆和廣東深圳玩具廠招普工。
時代的浪潮終於席捲到了閉塞落後貧窮的內地,人們知道了深圳特區是個“淘金地”。膽子大的躍躍欲試,扎著長辮子的“小芳”們和“小剛”們說服思想保守的父輩,成了吃螃蟹的第一批人,勇敢而堅毅地走了出去。農村的小建築隊也一批批的闖了出去,志軍那些很早就輟學的小夥伴們很快反饋回了好訊息,給家裡寄回了第一筆血汗錢,雖然那時候工資很低,但足以讓人們認識到打工比種莊稼強太多太多。觀點的改變,好似從開放發達的大城市向內地照射的一束光,照亮了農村人的心和眼睛,照亮了一條條內地通往外面的康莊大道。從八十年代末起,“打工”成了一個時代的符號。
出路多了,眼光遠了,心也敞亮起來。村裡能走的勞動力都走了,張叔叔家是少數不為所動的人家。媽媽和張爺爺需要人照顧,張叔叔一個壯勞力負擔著全家的口糧。上有老下有小,他老實巴交的性格也不適合出去。依然踏踏實實的守著土地安貧樂道。
而志軍似乎看到了希望,不管是讀書還是打工,至少有出路了,父輩不會死守著那片土地,年輕人也不是隻有讀書一條出路。他想到媽媽當初如果身處這個時代遇到這樣好的機遇就不會瘋,無所謂父親出軌、對她不好也不怕離婚,她只要能走出家庭走出去就能獲得新生。就更不會被大姨算計去張叔叔家受苦受罪的給他家生孩子。
他一想到媽媽天天躺在那間沒有窗戶的房間裡心就很難過。
開學前又去看了媽媽和妹妹,因為高中要住校,以後就不能經常去看媽媽了。
媽媽更瘦弱了,像一盞微弱的燈即將油盡燈枯。恐懼和不安籠罩著志軍的心。
回家後他一度想放棄讀書出去掙錢。有了錢就能給媽媽治病,就能讓媽媽和月季過好一點。可是他連出去的路費都沒有,回到老家後的學費要等開學前父親送回來。三個孩子的學費和兩個家庭的開支像一座山壓在他的肩頭,隨著孩子們的年級越高負擔越重,還有家庭瑣事的纏繞,終是壓彎了父親挺直的腰,俊朗的臉龐明顯的滄桑起來,與年輕時候的風流瀟灑判若兩人。這也許是他最初離開媽媽時所始料未及的。他後半生的路也越來越難。
父親和後媽的家在那個礦工家屬院,志軍去過一次,他的養子小剛睡的還是幾塊松木板子釘的床板,下面架著兩條板凳。志軍驚訝的不可置信的眼光看看父親,家裡再窮也是正兒八經的床啊!他一直以為父親的小家是書上描寫的那種“小康生活”。他想起大姑在媽媽離家那年的話,“別恨父親,他至少拿撫養費養著你”。可是,撫養不是他的責任嗎?只要他對媽媽好,就是不給撫養費不讀書都可以的啊!
就是那次志軍看到雖然父親家也寒酸,但是他對小剛的培養還是很上心的。只是小剛似乎也不怎麼上進,花錢倒是大手大腳。後來因為此引發了一系列矛盾。
媽媽終是沒有等到志軍長大,在那個冰天雪地的春節,鋪天蓋地的大雪似乎要把塵世的一切掩埋。別人在歡歡喜喜過年,《春天的故事》那優美的充滿勃勃生機的歌聲從別人家黑白電視機裡飄蕩出來,穿透了風雪,給人們心裡種上春天的希望。媽媽卻悄無聲息的走了,告別她那悲苦淒涼的一生。沒有等到兒子長大,沒有等來她的春天。。。
當志軍帶著弟弟和大姨以及幾個遠房姨媽連奔帶跑的趕到張叔叔家的時候,媽媽依然像睡著了一樣安然的躺在那間沒有窗戶的小房間裡。熱淚滾滾而下。
姨媽們仔仔細細的檢視了媽媽身上是不是有傷,從她衣兜裡翻出來了一塊幾毛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