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回印光法師下冊。,印光法師白語解,我想簽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稟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然復生佛迥殊,凡聖各異者,以因地之迷悟不同,修德之逆順各別也。

儒教與佛教並非不同的路,眾生與佛陀不是有著差別的心。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都是稟著真如佛性而得以建立的緣故。然而眾生與佛迥然不同,凡夫與聖人,各自有異,這是因為,因地的迷惑與覺悟不同,修德的逆與順各自有別啊!

由是儒釋聖人,各出於世,為之倡導。俾一切眾生,返迷歸悟,溯流窮源,以復其固有之本性而已。其發揮雖有權實淺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體,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無二致也。

因此儒教與佛教的聖人,各自出現在世間,來加以提倡化導。使得一切眾生,返迷歸悟,返本溯源,以恢復他們本有的佛性罷了。二教的發揮雖然有權、實、淺、深,方便與究竟的不同,而二教所依據的理體,所修的工夫,主要部分卻沒有兩樣。

佛以覺為體,而覺有本覺,始覺,不覺。本覺者,即生佛同具之天真佛性,乃性德也。

佛教以覺為體,而覺有本覺、始覺、不覺之分。本覺:就是眾生與佛陀同具的天真佛性,這是性德。

始覺者,依本覺理,起真實修,對治煩惱習氣,令其消滅無餘之妙智,乃修德也。

始覺:依著本覺之理,生起真實的修持,對治煩惱習氣,令煩惱習氣消滅無餘的妙智,就是修德。

不覺者,迷背本覺,隨境生著,起貪瞋痴,造殺盜淫,認苦為樂,以迷為德,承佛性力,造生死業,一切在迷眾生,與不依正覺,錯亂修習者,皆是也。

不覺:迷惑背離本覺,妄隨塵境生起執著,起貪瞋痴三毒,造殺盜淫三業,認苦為樂,以迷為德,倚仗佛性之力,造生死之業,一切在迷惑中的眾生,與不依止正覺之道,錯亂修習的人,都是不覺啊。

本覺凡聖平等,無有高下。始覺工夫淺深不一,悟證地位各別,由名字以至分證,歷外凡以至等覺,皆在始覺範圍之內。

從本覺的角度來說:凡夫聖人平等,沒有高下。對於始覺:工夫的淺深不一,悟證的地位各別,由名字佛以至分證佛,經歷外凡位以至於等覺位,都在始覺的範圍之內。

由等覺再破一分無明,則修德功極,性德圓彰,福慧具足,煩惑淨盡,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方為大覺世尊,方證始本合一之最上乘極致,方了修因證果之大丈夫事業。

由等覺位再破一分無明,就修德功極,性德圓彰,福慧具足,煩惑淨盡,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才成為大覺世尊,才證得始覺本覺合一的最上乘極致,才了結修因證果的大丈夫事業。

故華嚴雲,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所以《華嚴經》中說:“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所言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者,本覺理性也。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者,逆本覺而起惑造業,輪迴六道也。離妄想則智慧現前者,順本覺而修,漸至圓成佛果也。了此性修理致,則不肯自甘下愚,亦不敢以凡濫聖,而必以實修實悟,以期於實證而後已。

所說的“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 ,這是本覺理性。“ 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這是背逆本覺而起惑造業,輪迴六道。離妄想則智慧現前,這是隨順本覺的佛性而稱性起修,漸漸到圓成佛果。瞭解這個性德修德的道理,就不會自己甘處下愚,也不敢以凡夫濫充聖人,而必定以實修實悟,以期望實證而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AI,編寫的修仙百科成真了

吃橘子的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