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回印光法師下冊。,印光法師白語解,我想簽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的玄妙,凡夫與聖者相同。如來圓滿菩提,眾生永輪六道,都不離開此心。但因為迷惑覺悟,違逆隨順的因緣,致使受苦受樂,上升下沉就有天淵之別了。
長洲彭際清居士,宿根深厚,學問淵博。甫登進士,便悟苦空。視富貴如浮雲,不樂仕進。了心性之實際,力修淨業。亟欲普度迷流,故爾和光同事。致有述懷紀事唱和諸作。
江蘇長洲彭際清居士,宿根深厚,學問淵博。才中進士,便覺悟到人生苦空。視富貴如浮雲,不喜歡做官求取功名。明瞭心性的真實本際,努力修習淨業。急切想要普度迷惑的眾生,所以和於塵俗,與眾生共事。因而有了敘述心懷、紀錄事件、與人唱和的諸多著作。
雖屬文字,實寓深心。其淑世善民,導迷詮真之意,具發揮顯示於隨機隨境之吟詠間。可謂不據位而行政,不升座而說法者。
雖然是世俗文字,實際寄寓了很深的用心。他濟世教民,開導迷惑,詮釋真諦的用意,全都發揮顯示在隨機隨境的吟詠詩詞之間。可以說是,不據官位而行政令,不升法座而說佛法啊!
裒 (p ou ) 輯諸作,分為四卷。乃題為觀河集,蓋取楞嚴觀河驗見不遷之義。又冀觀此集者,勿在文字義理間推測,但觀觀者。觀者既了,河自不流矣。此彭君命名之大意也。
輯錄他的著作,分為四卷。題名為《觀河集》,這是取《楞嚴經》波斯匿王觀見恆河,驗證見性不變的意思 (見,即“見性”,這裡指的是能見之性,在眼根為“見性”,不是禪宗的見性,波斯匿王所見到的恆河不因他年齡的增大而改變,反證了他的能見之性不變) 。又希望閱讀這本詩集的人,不要在文字義理之間推測,只要觀照自己。自己既能明白了見性(能見之性),恆河(所見之境)自然就不改變了。這是彭際清居士給這本書命名的大意。
劉君朝侍,以其有益於世,為之刊板流通,實為方便導引之勝舉也。祈令為序。予願觀彭君之詩者,當先學彭君之道。其道唯何。曰,妙悟自心,信願唸佛,求生西方而已。
劉朝侍居士,認為這本書有利益於世人,加以刊板流通,實際是方便引導的殊勝之舉。請我寫個序。我祈願看彭際清這本詩集的人,應當先學習彭際清的修行之道。他的道是什麼呢?就是:妙悟自心,信願唸佛,求生西方罷了。
倘能於此有得,則盡十方世界森羅永珍,皆是現成新詩。否則縱令聲韻鏗鏘,對仗工整。而元氣毫無。如畫壁之鏡,剪綵之華。形雖逼肖,欲令現其光相,舒其芬芳,則斷斷乎不可得也。
倘若能夠於此有所得,那麼盡十方世界森羅永珍,都是現成的新詩。否則,縱然所作的詩歌聲韻鏗鏘,對仗工整。而沒有絲毫的元氣。如同畫在牆壁上的鏡子,剪出來的彩花。形相雖然逼真,想要使這個畫鏡現出光相,紙花散發芬芳,則是斷然不可能得到的。觀無量壽佛經石印流通序
法身本體,圓離名相。寂光真境,不屬根塵。非有非空,五眼莫之能覷 (qu ) 。非心非色,四智從何以宣。寂照虛通,真如淨妙。萬德具備,一法不形。佛淨常住,尚不可稱。生穢輪迴,豈復能立。此實生佛本具之理體,無上菩提之法源也。
法身本體,圓離一切名稱形相。寂光真境,不屬六根六塵所緣。非有非空,五眼 (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不能看見。非心非色,四智 (指四無礙智,又名四無礙辯出法界次第,即義,法,辭,樂說) 如何宣演 (發生、存在之意) 。寂照不二,虛通無礙,真如理體,清淨玄妙。雖然法身本體具備一切德能,卻了無一物,無形無相。佛陀、清淨、常住,這些尚且不能稱名它。生死輪迴之法,更無可立。它實在是眾生與佛,本具的理體,無上菩提的法源啊!
此理生佛平等,無有高下。但以眾生在迷,日用不知。雖具法身,妄受生死。雖處寂光,妄見穢惡。以故如來垂慈,廣說諸經。普令一切眾生,返妄歸真,複本心性。
這個理體,眾生與佛平等一如,無有高下。但只因為眾生在迷惑之中,每天運用而不自知。雖然具有法身,卻妄受生死輪迴。雖然處在常寂光,卻妄見穢惡娑婆。所以如來垂慈,廣說諸經。普令一切眾生,返妄歸真,恢復本有心性。
然自力斷惑,現生證道。中下根人,末由成辦。爰有大士,名阿闍世。以大慈悲,欲佛開示仗佛慈力,舍穢取淨。普令上中下根,皆得臨終往生之不思議奇特大法門。
然而靠自力斷惑,於現生證道。中下根人,不可能做到。有一位大士,名阿闍世。以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