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四,印光法師白語解,我想簽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輪迴呢?

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確證。須知去卻信願唸佛,與宗家之參究無異。若得往生,則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鐵案也。

五祖戒禪師後世為蘇東坡、草堂青禪師後世為曾魯公等,就是確證。應該知道捨去信願而唸佛,這與禪宗的參究沒有區別。如果這樣也能往生,那就因果不相符合了。蕅益大師說:“能不能往生西方,全憑信願的有無;品位高下,全是因為持名的深淺。”這是千古不變易的定論啊。

經雲一心不亂,遠承前文依正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即是教令發願。

《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這是遠承前面經文的依正功德(寶池德水等),就是教令我們生起信心。近承上面經文“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就是教令我們發願。

又況下文勸信勸願,不一而足。閣下截斷前文,止執一句,故有不貴發願之疑。又以無信願之一心,與有信願之一心,敵體同觀,故有刀砍不入,豈非純一,何以無願不得往生之疑。

又何況下面經文,勸信勸願,不一而足。閣下截斷前面經文,只執著一句“一心不亂”,所以有不注重發願求生的懷疑。又將沒有信願的一心不亂,與有信願的一心不亂,平等的看待,所以有“刀砍不入,豈非純一,何以無願不得往生”的疑問。

又唸佛之外,第二念,夾雜,難以列舉。舉其正者,如求大徹大悟,得大總持等。非指發願為第二念,為夾雜也。須知淨土一法,以信願行三法為宗。行如車牛,願如御者,信如前導。導與御者,正成就其車牛之進趣耳。是以朝暮必須向佛發願。

又者,唸佛之外,有第二念、夾雜間斷等問題,難以列舉。舉出其中正確的來說,例如求大徹大悟,得大總持等等是第二念。不是指發願求生為第二念,為夾雜。必須知道淨土一法,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旨。“行”如同車牛,“願”如駕車的人,“信”如前導。嚮導與駕車人,正是成就這個車牛的前進趨向啊!所以早晚必須向佛發願。

又不念佛時,亦不可泥。縱令一念萬年,不妨日有起止。若謂有不念時,有發願時,便成間斷夾雜,便難成辦。試問此一心念者,亦曾見色聞聲,著衣吃飯,舉手動足,與否。若有,彼既不間斷夾雜,此何獨間斷夾雜。若無,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處,而現身塵剎。其間斷夾雜,將不勝其多矣。

又者,不念佛時,也不可以拘泥。縱然一念萬年,遠離時間長短的分別,也不妨礙每日有起有止。如果認為有不念佛時,有發願時,就成為間斷夾雜,便難成辦往生大事。那麼請問這一心念佛時,有沒有見色聞聲、穿衣吃飯、舉手投足呢?如果有,一心念佛與舉手投足二者,既然不會產生間斷夾雜,一心念佛與發願往生二者,為何就會產生間斷夾雜呢?如果一心念佛時,不見色聞聲,不知舉手投足等,除非法身大士,才有這種功夫。然而法身大士,端居在一個地方,卻又能現身塵剎。這其中的間斷夾雜,就不知有多少了。

心具眾理,應萬事,豈止佛願同時而已。約常途修持,發願當在朝暮。亦有唸佛一進畢,即發願者。

心具眾理,普應萬事,哪裡只是唸佛發願能夠同時進行而已呢?對於平時的修持,發願應當在早晚。也有唸佛一完,就發願的。

閣下深通性相,謂佛念,求生念,不能兩具,似於事事無礙之圓理,未能徹信。又謂有則此念當剖為二,一半歸佛,一半歸願,如此,一人應成兩佛。

閣下深通性相二宗,認為念佛之念,求往生之念,二念不能同時具有,似乎對於事事無礙的圓教之理,未能徹底相信。又認為如果有二念同具一念中,那麼這一念,應當剖為二半,一半歸唸佛,一半歸發願,如此,一個人應成兩尊佛。

閣下於日用之中,眼見色時,耳鼻舌身意,便不聞聲及緣法等耶。若一時並行不悖,何獨於此而疑之。須知一念心體,其用無量。八識非一心之體用乎,彼既不成八佛,此何以成兩佛也耶。

閣下在日常生活中,眼睛看見外色時,耳、鼻、舌、身、意五根,就不會聽到聲音以及攀緣法塵了嗎?如果眼耳能夠同時進行而互不衝突,為何獨獨對於唸佛發願二念同具而生疑呢?必須知道一念心體,他的作用無量。八識不是一心的體用嗎?八識同運既然不成八佛,唸佛發願二念並行,如何能成兩佛呢?

平生絕無信願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既雲善惡俱時頓現,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世最強帝

靖陽成

仙煉之路

快餐店

讓你做臥底,沒讓你娶女帝當魔君

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