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十八,印光法師白語解,我想簽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可頓見。不見亦了無所礙。倘急欲見佛,心念紛飛。欲見佛之念,固結胸襟,便成修行大病。
在沒有得到一心不亂前,千萬不要萌發急於見佛的心。能得一心不亂,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想要見佛就可以馬上見到。不見也沒有什麼妨礙。倘若急急想要見佛,心念紛飛。想要見佛的念頭,固結在心頭,就成為修行的大病。
久之,則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現作佛身,企報宿怨。自己心無正見,全體是魔氣分,一見便生歡喜。從茲魔入心腑,著魔發狂。雖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但能一心,何須預計見佛與否。
久而久之,則多生怨家,乘著這念躁妄情想的機會,變現成佛身,期望酬報宿世的怨恨。自己的心沒有正見,全體是魔的氣分,一見境界便生歡喜。從此這個魔便鑽入心腑,著魔發狂。就算佛陀在世,也無可奈何啊。只要能唸佛到一心不亂的境界,何須預先算計著見佛與否。
一心之後,自知臧否。不見固能工夫上進,即見更加息心專修。斷無誤會之咎,唯有勝進之益。世間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懷越分期望。譬如磨鏡,塵垢若盡,決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於磨,而但望發光。全體垢穢,若有光生,乃屬妖光,非鏡光也。
一心不亂之後,自知如何處理。不見佛固能工夫上進,如果見佛將會更加息滅妄心專精修持。斷然沒有誤會的過失,只有更加精進修行的利益。世間不明理的人,稍有修持的功夫,便心懷過分的期望。好比磨鏡子,塵垢如果去除淨盡,鏡子決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如果不致力於磨,而只期待它發光,鏡子上全部是塵土垢穢,如果能發光,也是妖光,不是鏡子本有的光啊。
(光)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補書所以耳。永明雲,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今例其詞曰,但期心不亂,不計見不見。知此當能致力於心與佛合之道矣。
我是擔心你不善用心,或許導致自己失去修行的利益,也使別人退失信心,所以才補充寫明這些意思。永明大師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現在仿照這句話說:“但期心不亂,不計見不見。”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應該能致力於心與佛合的修道啊。復弘一法師書
接手書,知發大菩提心,誓證唸佛三昧。刻期掩關,以祈遂此大願。(光)閱之不勝歡喜。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發大菩提心,誓證唸佛三昧。定期閉關,以祈望完成這個大願。我看了非常歡喜。
所謂最後訓言,(光)何敢當。然可不盡我之愚誠以奉之乎。雖固知座下用此種絡索不著,而朋友往還,貧富各盡其分,則智愚何獨不然。但盡愚誠即已,不計人之用得著與否耳。
所說的“最後訓言”,我如何敢當。然而又怎可不盡我的愚誠來進言奉獻呢?雖然知道你用不著這些羅嗦,然而朋友之間的來往,無論貧者富者,都各盡自己的本分,那麼智者愚者,又怎該不如此呢?只要盡我的愚誠就好,不計較別人用不用得著啊!
竊謂座下此心,實屬不可思議。然於關中用功,當以專精不二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議感通。於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後,定有感通,感通則心更精一。
我認為你的這個發心,實在是不可思議。然而在關房中用功,應當以專精不二為主。果真能一心不亂,自然會有不可思議感通。在未得一心不亂之前,切不可用躁動妄念的心先求感通。一心不亂之後,定有感通,感通則心更精進專一。
所謂明鏡當臺,遇形斯映,紜紜自彼,與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況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諸魔事,破壞淨心。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敢為座下陳之。
所謂明鏡當臺,隨緣影現好醜之境,好醜是影相的事,與鏡子本體沒有一點關係。心未得一心不亂而急切追求感通,就這個急切追求感通的心,便是修行道路上的第一大障礙。況且內心煩躁妄動,格外企求,也許導致生起諸多魔事,破壞了清淨心。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膽為您陳述這《唸佛圓通章》。復無錫尤惜陰居士書
居士無我,樂受磋磨。但有誤會(光)意之失,故首稱師尊,不用印光法師四字。未免於(光)於己,皆所未安。
居士沒有我相,樂於接受切磋琢磨。但是有誤會我的意思的過失,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