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三十七,印光法師白語解,我想簽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方世界隨類現身,圓教初住即能。不歷住行向等,唯佛後所示羅漢則然。若實證,實回小向大之羅漢,恐無此本領。若有,則住行向地等位菩薩,皆成鈍根無奇之人矣。有是理乎。離頓說漸,離漸說頓。離教說宗,離宗說教。高抬密宗,藐視顯教。皆所謂徐六擔板,只見一邊耳。

十方世界隨類現身,圓教初住菩薩就能做到。不經歷十行、十住、十回向等位次,唯獨成佛之後所示現的阿羅漢才可以,如果確實是回小向大的阿羅漢,恐怕沒有這個本領。如果有,那麼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位次的菩薩,都成了鈍根無奇之人了。有這樣的道理嗎?離開頓教說漸教,離開漸教說頓教。離開教下說宗門,離開宗門說教下。高抬密宗,輕視顯教。這都像是徐六擔著板子行走,只見到(板子的)一邊罷了。

佛法善會,則法法皆通,否則法法互礙。光實少聞少見,然約理約義而論,當如是為融通,斷無兩個道理。鄙見如是,不知閣下以為何如。

佛法,如果善於領會,那麼法法都相互融通,否則,法法都互相障礙。我實在孤陋寡聞,然而針對教理、實義來討論,應當這樣理解才算融通,絕對不會有兩套不同的道理。我的見解如此,不知閣下以為如何?復徐彥如軼如二居士書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如鏡照像,像來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義,縱令屏除俗務,一無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灑脫。

你來信說俗務糾纏,無法擺脫的情況。只要正當被糾纏時,能讓心不隨俗務所轉,那麼糾纏 (實際上) 也是擺脫。好比鏡子映照物像,像來不抗拒,像去不留戀。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縱然能徹底屏除俗務,一件事情都不做,可是心念仍然散亂幻妄,仍然被堅固地糾纏,而不能灑脫。

學道之人,必須素位而行,盡己之分。如是則終日俗務糾纏,終日逍遙物外。所謂一心無住,萬境俱閒,六塵不惡,還同正覺者,此之謂也。

學道的人必須素位而行 (依照自己的本位來行事) , (只求) 盡到自己的本分。這樣就算是終日被俗務糾纏,心也終日逍遙於物外。所謂的:心中無所住著留戀,萬境都是自在逍遙,對六塵都不生出厭惡,就相當於正覺的境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至於唸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彰。猶如杲日當空,縱有濃霜層冰,不久即化。

唸佛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了生脫死。既然為了了脫生死,就自然會對生死的痛苦生起厭離心;也就自然會對西方的快樂生起欣求心。這樣一來,那麼真信切願二法,當下一念圓滿具備了。再加上志誠懇切,如同兒子思念母親一樣地念佛。那麼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滿彰顯。好像烈日當空而照耀,就算有濃霜層冰,不久也能融化。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喻如兩軍對壘,必須堅守己之城郭,不令賊兵稍有侵犯。候其賊一發作,即迎敵去打。必使正覺之兵,四面合圍。俾彼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彼自懼獲滅種,即相率歸降矣。其最要一著,在主帥不昏不惰,常時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滅賊,反為賊滅。

初發心念佛,還沒有親證唸佛三昧之前,誰能沒有妄念呢?最要緊是心中常常覺照 (覺察觀照) ,不隨妄念而轉變。好比兩軍對陣,必須堅守自己的城池,不讓賊兵稍有侵犯。賊兵一發動進攻,就迎敵去打。必須要讓正覺之兵四面包圍妄念之賊。使他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們害怕遭到滅種之災,就會陸續歸降了。最關鍵就在於主帥不昏昧不懈怠,時常警覺啊。一旦覺照的心昏昧懈怠,那麼不但不能滅賊,反而會被賊滅。

所以唸佛之人,不知攝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攝心,則妄念當漸漸輕微,以至於無耳。故云,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

所以唸佛的人,如果不知道收攝內心,就會越念越生妄想。如果能攝心,那麼妄念應當會漸漸輕微,最終消滅乾淨。所以說: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 (學佛如同把守禁城,無論晝夜都應當正念清醒保持覺照,嚴防六塵之賊襲擾。只要將軍主帥能夠發號施令,那麼不動干戈就能使六根清淨太平。)致包師賢居士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AI,編寫的修仙百科成真了

吃橘子的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