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外來人
餘老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外來人,我為文聖,一言以定天下事,餘老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歲月慢慢走,時光飛得快。
轉眼間,已是夏至。
原本許知行是打算給孩子們放暑假,待在家中避暑。
但不知為何,明明已經是酷暑季節,學堂內卻依然清涼如初夏。
那些孩子反倒是更願意來學堂上學。
既然如此,許知行便繼續開課。
正好來年二月,安宜縣要舉辦大周朝開國以來第一場縣試。
若抓點緊,這些孩子倒也可以一起去參考。
考不考得過無妨,經歷一次,也算是多一份閱歷。
至於學堂為何會與外界酷暑的天氣不一樣,許知行也大概明白一點原由。
這一切還是因為他自己。
從立夏到夏至,一個多月的時間,一方面有自己的修持,另一方面有宇文清修行的授徒返還。
許知行的浩然真氣修為有了不小的變化。
當他真氣達到十縷的時候,那些浩然真氣竟自行匯聚在一起,凝聚成道更為凝實,更為磅礴的真氣。
許知行明白,這就是至聖儒學之中所說的入品。
至聖儒學將浩然真氣和儒道的修行共分了九品三境。
九品最低,一直到第一品最高,一品之後,還會有三境。
最終修成儒聖。
許知行現如今就是成功修成了第九品的儒士。
十縷真氣匯聚成一道,等凝聚出第二道凝實真氣的時候,便是八品儒士。
四道凝實真氣是七品...
以此類推。
如今成功入品,許知行身上自然而然的會散發出一種儒士獨有的氣場。
這種氣場能夠影響身邊的人和事,甚至是天地環境。
為何古人講人伴賢良品日高?
大抵就是這個原因。
而且有宇文清的修為返還,許知行不僅只是入了九品,除了那道凝實真氣之外,他體內還有五縷普通真氣。
距離第八品似乎也不太遠了。
宇文清不愧是天縱之才,短短一個多月,便養出七縷真氣。
修行速度比許知行這個先生還快。
不過最近宇文清的進境似乎慢了下來。
儒道修行,最重心性和文才。
以宇文清的年紀,以及對於儒學的理解,能養出七縷浩然真氣便已經是極為難得了。
想要繼續進步,至少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澱才行。
對此,作為先生的許知行和弟子宇文清都不著急,一切順其自然。
日子一天天過,對於龍泉鎮來說,這裡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大週一統天下之後,出臺了不少與民休息的國策。
其中一條就是減免賦稅。
當年亂世之時舊吳國定下了多達數十種苛捐雜稅絕大多數都被廢除,只留下了一些基礎稅收。
有了這些國策,百姓也總算是看到了些許希望。
只是鎮子上的人口依然是個問題,老弱太多,等這些老人離世之後,鎮子裡估計都沒多少人了。
為此,安宜縣縣尊特地收攏部分流離失所的流民,按照每個地方的承受能力,給分配了下去。
今天,就是被分配到龍泉鎮的流民進來定居的日子。
在官差的陪同下,龍泉鎮里正協助安頓這些流民,將鎮子上一些空置許久的房舍分配給這些人安家。
從此,龍泉鎮便多了上百位外鄉人。
只是這個季節,春耕已過,這些流民想要安身立命並不容易。
好在安宜縣縣尊早有考量,拿出一部分錢財物資,主持修建一條龍泉鎮通往安宜縣的官道,以及在龍泉河邊,修建一座碼頭。
招募那些流民來做這些事,也算是一種以工代賑。
一開始龍泉鎮本地的居民還有些眼紅,也想參與工程修建,拿一份工錢。
可去了後才知道,官府給的工錢,僅僅也就只能夠讓人餓不死而已。
對於流民來說,這是天大的恩賜,畢竟能活命了。
可對於本就有生計的龍泉鎮本地人來說,卻有些看不上。
這也是安宜縣縣尊故意為之。
修官道和碼頭,本就是為了安置這些流民,如果本地人也來摻和一腳,那就失去了本質意義。
只要熬過這一年,等來年春耕,這些流民也就徹底安穩了。
因為人口的增加,龍泉鎮也終於熱鬧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