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叉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第一次煉器,白洞修仙,多叉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美融合。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調整,終於成功地用鎢金屬製作出了第一批器鼎與藥爐。
雲釗手頭沒有優秀的鼎爐,只是在豆豆空間的地上挖了一個大坑,坑中的形狀像一個方鼎,這種臨時煉器鼎都是一次性的,無法長期使用,且受制於地形地貌。
站在坑式煉器鼎前,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爐鼎的製作中。心中已經描繪出了爐鼎的每一個細節,他要將這份想象化為現實。
雲釗開始了金屬的溶解與融合。之前提純出來的高品質的鎢混入了少量母銅等材料。隨著火焰的熊熊燃燒,金屬逐漸熔化,散發出赤黑色的光芒。雲釗精準地調控著火候與金屬的配比,確保每一滴金屬液體都能完美融合,形成均勻而堅韌的金屬液體。
製作鼎爐過程中。雲釗反覆用各種金屬融合進鎢中,以達到減少炸爐的危險,按他現在的水平,使用鼎爐後就必定伴隨著經常炸爐,因此這批鼎爐製作得格外小心。
好在這批鼎爐只是凡品,爐中無法聚集大量能量,當火焰超出凡品的承受力時,鼎爐會直接融化,火焰隨之洩露出來,無法形成聚集,也就沒有爆炸一說了。
某種意義上,能炸的爐鼎才是好爐鼎,抗得住火燒,封得住氣息。一隻合格的爐鼎需要隔絕外界對煉器過程的干擾。導致炸爐的主要原因,無非是火焰和原料產生的威勢無法釋放,超過了爐鼎承受的上限,突然在爐鼎某一個口子噴湧而出。
雲釗在煉製過程中,也注重了這一點,在外殼的定型時,運用靈力,將金屬液體小心翼翼地塑形,調整著金屬液體的流動,使其能夠完美呈現爐鼎的形狀。隨著金屬液體的逐漸冷卻,爐鼎的外殼逐漸凝固成型,展現出一種沉穩而古樸的氣質。每一個合格的爐鼎都反覆檢查,保證鼎身、爐壁都厚度均勻,承受力均勻,一隻爐鼎的承受上限不是最強一處,而是最弱一點。
外殼定型後,開始了內部的雕刻。運用靈力施展精湛的雕刻技藝,在爐鼎內部精心雕琢出一個個複雜的紋路。這些紋路不僅美觀大方,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引導熔鍊時產生的氣流與雜質,使其能夠快速地排出爐鼎,而不會造成阻塞。同時,這些紋路還能夠增強爐鼎的耐用性與穩定性,使其能夠更好地保護正在熔鍊的材料。
在雕刻完內部後,雲釗開始了構件的組裝。他將各個部件逐一拼接在一起,用靈力將它們牢牢地固定住。在組裝過程中,他特別注重了風口的設定與外界對內部的觀察。他巧妙地設計了一個通風系統,使得外界的空氣能夠順暢地進入爐鼎內部,為熔鍊提供充足的氣息。同時,他還設定了一個觀察窗,使得外界能夠清晰地觀察到爐鼎內部的熔鍊情況,而又不會造成漏氣。
最後,雲釗開始了爐鼎的測試。將一些廢舊的金屬材料放入爐鼎中,開始熔鍊。隨著火焰的熊熊燃燒,爐鼎內部逐漸升溫,金屬開始熔化。雲釗仔細觀察著爐鼎的每一個細節,確保其能夠正常執行。在測試過程中,他特別關注了爐鼎的保護效能。當爐鼎內部的溫度達到極限時,爐鼎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將正在熔鍊的材料牢牢地包裹住,防止其受到外界的損傷。這一發現讓雲釗倍感欣慰,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製作出了一款合格的凡品爐鼎。
這款爐鼎不僅具有出色的熔鍊效能與耐用性,而且可以量產。未來,它將成為雲釗煉器之路上的得力助手,陪伴他一起探索未知的領域,創造更多的輝煌。
煉製出來第一隻煉器鼎後,使用真正的鼎爐煉器的好處才體現出來。分離材料中雜質變得更加容易,提純也就更方便;火焰在鼎中更穩定;火焰可以有規則的運動;材料受熱更均勻;多種材料不會互相干擾;材料定型更方便了;多種材料融合更方便......
諸如此類的優點還有很多,雲釗像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隨著火焰的舞動,每時每刻都有新的發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