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章 金陵之變,聊齋之問道天涯,布衣天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夜之間,金陵城發生了幾起天翻地覆的大事。
金陵知府宋國平被革職查辦,鋃鐺入獄,宋府被抄家,所有家產充公。
同一時間,金陵許多大街小巷顯眼的牆壁及公告欄,都貼上了一張張告示,上面寫著宋國平被陷入獄經過,為其一家鳴冤叫屈。
翌日,宋國平之子——素有金陵公子之稱的翩翩公子宋佳,一大早披肩散發,在國子監門前手舉長卷,怒訴其父之冤及其家被害經過,文中歷訴宦官魏忠賢專權,閹黨當政網羅黨羽,排斥異己,殺戮大臣,欺壓人民,暴虐無道,形成了“鉤黨之捕遍於天下”的局面,“閹黨擅權,世教日衰……”文章洋洋灑灑近萬字,此文宋佳主筆,又經楚敏等國子監一眾好友修辭調飾,筆力雄健,正氣凜然,說到情深處,聲淚俱下。
更有其同窗好友,如李天涯、侯朝宗、陳子龍、陳貞慧、冒闢疆、方以智、楚敏、王京、寧採臣及孫山等聞迅而至,大為激憤,於是隨聲附和,其他貢生也憤而加入,下午,國子監監生集體罷課靜坐,為宋國平一案示威抗議。
國子監祭酒何學海本已數日前書辭職歸隱;祭酒一職由何學海副手,司業王松的暫代,王松為人忠厚木吶,素來潛心學問,不理外事。當下不知所措,派人請何學海,只見何學海家門緊閉,門子說何學海日前身體違和,不見外客。
王松無計可施,擔心出事,只好苦苦哀求眾貢生解散上學,只是眾生群情激奮,許多都是血氣方剛、年輕好事之輩,王松又素無威嚴,無應變之才,此刻哪個去理他?
至晚,又有復社領袖張溥乘機而起,發文痛斥閹黨,並寫了一篇赫赫有名《五人墓碑記》。
在文中,張溥由今日金陵知府宋國平被無端陷構說起,用飽含感情的筆墨,敘述了之前蘇州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五人的動人事蹟,歌頌了他們“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也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的主題。
文中說,我還記得周公被捕,是在天啟七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我們社裡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為讀書人表率者,替他伸張正義,募集錢財送他起程,哭聲震天動地。差役們按著劍柄上前,問:“在為誰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們打倒在地。當時以大中丞職銜作應天府巡撫的是魏忠賢的黨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蘇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這時趁著他厲聲呵罵的時候,就一齊喊叫著追趕他。
這位大中丞藏在廁所裡才得以逃脫。“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不久,他以蘇州人民發動暴亂的罪名向朝廷請示,追究這件事,殺了五個人,他們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就是現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這五個人。
張溥感慨地說:“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這是說,當魏忠賢作亂的時候,做官的人能夠不改變自己志節的,偌大的國家,能有幾個人呢?但這五個人生於民間,從來沒受過詩書的教誨,卻能被大義所激勵,踏上死地也不回頭,又是什麼緣故呢?
接著,他又高度讚揚了五人的義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況且當時假託皇帝的詔書紛紛傳出,追捕同黨的人遍於天下,終於因為蘇州百姓的發憤抗擊,使閹黨不敢再株連治罪;致使閹黨也遲疑不決,畏懼正義,篡奪帝位的陰謀難於立刻發動。
張溥行文極有煽動性,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他風神搖曳,正氣浩然,痛斥閹黨,一時應者雲集,名動天下。
在他倡導下,天下十六個著名文社合併成一體,取名為復社。
除了張採,其他大社成員,受張溥所影響,都紛紛加入複雜,楊彝、顧夢麟、陳子龍、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冒闢疆、楊廷樞、顧炎武、歸莊、瞿式耜、文震孟等名士都紛紛響應,次第加入復社。其他讀書人更不計其數,一時間,復社人數千餘人,聲勢浩大,影響迅速遍及南北各省。
數日後,事態越發不可抑制,群情激奮,金陵震動。各地東林黨人應聲附和,江南數省俱以聲援。
翌日黃昏,金陵許多的讀書人紛紛上街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