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閱卷
瘋子在狂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閱卷,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瘋子在狂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幾日來朱允炆一直在閱卷,他不需要大臣們的協助,每份答卷他都親自檢視,結果讓他有些失望,這些答卷看似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實際上正如朱元璋所說的那樣,廢話太多,尤其是南榜上的進士。
就拿第一題來說,朱允炆問的很明確,怎麼才能讓老百姓吃飽穿暖。進士們給他的答案千篇一律,什麼明君賢臣,政治清明,皇帝以仁治天下,效仿漢朝文景二帝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要說這答的不行吧,好像也沒啥毛病,確實從政治上來說要給百姓減負,不可再大動干戈。可你要說答得好,就有點自欺欺人了,誰都知道這些大道理,聖人的書中全寫的這些玩意兒,可有用嗎?這只是一個政治方向而已,朝廷要拿出什麼有效的對策來應對,這才是朱允炆要的。
又比如第二題,發生了旱澇災害,怎麼解決,直接答題就行了,進士們非要引經據典開篇,這倒可以容忍,可後面的內容就讓人無語了。什麼天災乃上天警示,是皇帝不好好幹造成的,只要改正,就能免除的迷信言論。
有些倒還答了點,朝廷下撥賑災銀兩,各府縣施粥,然後就是敬上天、敬神龍,乞求再無災難。總而言之這些答案直看的朱允炆頭皮發麻。
相比於南邊學子的答案,北榜上的進士們明顯要務實多了,他們辭藻沒有南方學子那樣華麗,文章也沒有太多的引經據典,因為水平所限。所以,答題時他們只能多寫具體的措施,不然卷子空下很多也不行,誤打誤撞的反而倒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比如:增加土地,開墾荒地;鼓勵生育,增加勞動人口;朝廷減稅;多災地區提前屯糧,甚至還有人想到了開挖河渠等措施。
許多細緻化的答案也有,這些應對之策不說有多大作用或者能否實現,但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比那些空談可強多了。
很奇怪的一點就是,在第三題的作答中,罕見的出現兩種不同意見,且沒有其他的意見。北榜進士們統一認為應主動出擊,一年打上幾次,消滅北元的有生力量,讓他們無能力侵擾中原;南榜進士們則認為戍邊據守即可,人家是遊牧民族,不開化,咱別跟他們一般見識,再說打又打不完,勞民傷財,萬一打輸了可咋整,還是守住就行。
朱允炆啞然失笑,提作戰的也沒有說如何戰,言防守的也未言明怎麼守。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那些沒文化的武人應該乾的事。怎麼打,當然是帶著大頭兵拿著刀去打;怎麼守,肯定是領著兵卒據城而守。打仗嘛,就是這樣。
在這樣的煎熬中,朱允炆還是耐著性子閱完了所有的卷,分別給出分數,按南北榜給出名次。
從這次的答卷中他深刻認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論政治可以說大明在逐漸強盛,論軍事,可是在走下坡路。這些年輕人對於軍伍的不重視從作答中就可看出。
要知道,一個民族是否能立於世界之巔,經濟固然是基礎,可首先靠的就是強大的軍事,只有擁有強大的軍隊,才可抵禦外敵,安心發展經濟,國家才能一步步強盛。
現在的美麗國動不動就開著航空母艦四處亂跑,這裡插一手,那裡踢一腳,原因無他,人家是軍事強國,打不過就只好忍著了。
朱允炆深知軍事的重要,別看大明現在兵強馬壯,似乎所向披靡,但這是無數開國將士和士兵用鮮血換來的。倖存者都是身經百戰的驍勇名將,可他們大多都已經魂歸故土,存活的也已年邁,無法再現當年智勇。就拿藍玉來說,當年他能騎馬橫跨荒漠草原,現在儘管心有餘,力卻不足了。
又加上朱元璋這些年打壓武將,能殺的基本都殺了。而他們對於政治的敏感性又遠不如文官那樣敏銳,因此升職加薪遙不可期,這也給了朝中官員一種訊號,武不可為。
這也正常,似乎每個朝代都是這麼過來的,文人治世、武人治亂嘛,一個太平盛世,軍事的重要性就會逐漸被世人所遺忘,所以歷史上自從朱棣之後,明朝基本都是文官把持朝政,武將們都得歸附於他們才可求的生存。
就拿現代來說,不也是這樣嗎?曾幾何時,我們的先輩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無論外敵如何強大,他們不退縮,甚至在受到威脅時還能主動出擊,硬生生打趴世界第一,那時的軍隊地位崇高,士兵們身上透著殺氣,幾乎無人敢惹。
短短几十年,再無戰爭的侵擾,人民在經濟的發展中逐漸偏離重心,不愛軍裝愛紅妝。有個詞叫做居安思危,可我們只居安,卻沒有思危,甚至不願意去思危。在老美滿世界練兵,生怕軍人血性被磨滅時,我們還在當一種笑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