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6章 各玩各的?,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晉軍與楚軍決出勝負……,或者說能夠看清勝敗局勢之前,智宵並不打算進軍秦國的京畿圈。
而去年集結起來的十七萬大軍,仍舊保持集結狀態的部隊也就六萬,分別在三塗山以及“麻遂”周邊,其餘在去年都原地解散了。
今年,智宵在“智”地徵召三萬部隊,兵源主要以“徒”為主,不再徵召大批的“羨”。
去年的舉族動員只是一次演練,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肯定需要時間來進行整理,隨後再避免出現相同的意外狀況。
另外的情況就是,集結那麼龐大的軍隊對後勤負擔很大,尤其是沒有取得收穫,等於是雙重的虧本。
智氏便是庫存頗豐,非戰時狀態下個幾年檢驗一次也就足夠,沒有必要每年都來一次。
畢竟,有再充足的資源都不是那麼浪費的。
不算已經進入“蠻氏”的那一支部隊,今年智宵在涇水周邊集結了六萬大軍。這一支大軍便是用來繼續入侵秦國的部隊了。
目前智宵面臨幾個問題,老調重提的便是秦國不願意決戰,再來就是開荒區域的安全問題。
秦國不願意決戰的想法很對,他們剛剛薨逝了一名國君,新君繼位後需要時間瞭解國家的情況,再來是新君也需要與一眾大臣培養信任以及默契。
從軍事實力的角度出發,哪怕秦國打贏了智氏一次,看智氏能夠徵召出十七萬大軍的規模,一定會再來第二次、第三次,再則智氏一家打不過秦國可以搖人。
勢比人強之下,秦國選擇退縮是很理智的做法。
“秦國也在等楚軍北上的結果?或許不會單純等待,會派出秦軍前往助戰?”智宵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小。
楚國明明答應秦國會派兵救援,結果白公勝率軍去入侵鄭國,秦國君臣遭到背信棄義會不會生氣?料來會生氣,只是光生氣沒有用,乃至於秦國君臣不會指責楚國背信棄義。
事情都已經發生,秦國君臣對楚國進行指責,出了一口惡氣倒是心情通達,問題是與秦國面臨的危機沒有助益。
楚國動輒就吼嗓子“我蠻夷也”的話。
秦國在“餚之戰”後徹底放飛自我。
講實話就是,楚國和秦國早不把自己視作諸夏文明的一員,道德底線同樣靈活,會出現合作並給源自交情或信義,無非就是晉國太強,導致他們不得不抱團取暖罷了。
所以,說話不算數在楚國或秦國身上很常見,他們並不會用“世俗”的約束去要求對方,玩得就是誰比較技高一籌。
因為楚國與秦國的玩法到了戰國依舊沒有變化,所以哪怕楚懷王被騙去秦國扣留住,講實話就是楚人罵幾句就自我翻篇,接下來該幹嘛還是幹嘛。楚國朝堂甚至因為楚懷王被騙而選擇拋棄,一次提議贖回都沒有,遑論有什麼營救行動了。
因此秦國君臣派兵去協助北上的楚軍,用意在於讓楚軍趕緊從鄭國戰場解脫,好使楚軍能夠出現在秦地分擔智氏帶來的壓力,並非是什麼以德報怨。
智宵走到懸掛山川輿圖的前方,盯著輿圖一陣巡視。
智氏擴張到了涇水邊上,渭水那邊則是沒有實施佔領。
現如今的渭水南岸一片荒蕪,當地樹林一座連著一座,各種植物也是異常茂密。
因為那種環境的關係,開墾難度可想而知,不是到了沒得選的窘境,誰願意來這種地方進行開發呢?
地理環境顯得惡劣,後勤供應難度極大,使得智宵在佔領“蕩社”之後,計算了一番選擇放棄。
這麼說吧,智氏在“蕩社”駐紮五千人,輜重從本土運到“蕩社”進行補給,路途上所耗費的糧食夠五千人吃上一整年,礙於交通困難也會讓每次補給耗時極長且非戰鬥減員的情況很嚴重。
如果在“蕩社”的駐軍不足五千,還不如干脆放棄,免得駐紮在那裡的駐軍只是起到一個示警作用就被消滅了。
人不是劈柴,用來點著發光發熱,便是要有犧牲,必須犧牲在必要的崗位上。
智宵想要留有示警,選擇好地段設立哨所,少量地安置一些人,不好嗎?
“少伯。”
“宗子?”
范蠡剛才來彙報開墾的情況,彙報完了也沒有離開。
智宵轉身看著范蠡,說道:“你仍舊在‘麻遂’主持,我往叔父處。”
那個叔父?只能是在“輔氏”的輔果了。
在沒有機會偷襲秦國都城之後,輔果率軍將白翟給滅掉,冬季前回到封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