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3章 這麼多彎彎繞繞的嗎?,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又過去了十餘天。
這十來天之中,晉軍與楚軍反覆開戰,並且越打越兇。
怎麼回事呢?
魏侈作為此戰的主將有意停戰,奈何發生在齊國的事情被白公勝知曉了。
齊國發生了鉅變,哪怕吳國沒有采取行動,一樣註定會影響到晉國。
受到影響的不止是晉國,包括了齊國周邊的所有諸侯國。
比如魯國也在齊軍撤退之後,向魏侈申請歸國。
魯軍回去做什麼?當然是趁著齊國內亂進行各種操作,能夠趁機收復被齊國佔領的失地最好了。
隨後,邾國、郕國、滕國、薛國等等袖珍型諸侯國也相繼請求撤軍,他們怕的是齊國沒有在內亂中亡國,自家反倒是被齊國的亂兵給滅國了。
這些袖珍型諸侯國這麼脆弱的嗎?實際上他們真的很脆弱,超過兩千的敵軍來攻就有可能將他們滅掉。
既然那些袖珍型諸侯國那麼弱小,晉國怎麼還邀請他們組成聯軍?這個就牽扯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相關問題了。
那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不是單指響應召喚的諸侯國要出兵,他們實際上也要承擔晉國的一部分用兵經費,只是一般以資源的形式繳納,並非直接給予錢幣。
類似的道理在任何時代都通用,哪怕能夠獲得的兵力不多,可以獲取的資源也相當有限,弱小勢力總是有喉舌,能夠在聲勢上起到壯威的作用,進而讓本國將士認為有那麼多外部勢力站在自己這一邊,堅信自己是在做正義的事業。
現如今仍舊願意留在戰場的只剩下宋軍和衛軍。
宋國和衛國當前的情況都比較特殊。
衛國仰仗晉國……,更正確來說是仰仗智氏庇護,並且不敢得罪魏氏,再困難也要咬牙堅持繼續作戰。
宋國正在入侵曹國,他們雖然幾乎武力控制了曹國的全境,一旦晉國沒有點頭允許宋國吞併曹國,宋軍只能是對曹國的土地實施佔領。
其實佔領不等於吞併,一般是武裝據有,只有將民政體系分佈安置下去才算是得到管控,更進一步則是獲得產出,最後的一步就是將土地和人口變成本國的一部分。
宋國需要晉國承認事實,自然不會惡了晉國。
再則,宋國面臨的環境可以說是數百年最好,傻了才給自己增加難度,開啟與晉國相爭的副本。
楚軍那一邊,他們知道齊國的鉅變會對晉國產生什麼影響,再看到晉國的那些小弟跑得只剩下宋國和衛國,一時間變得士氣大振。
白公勝怎麼會放過這種機會,一再逼迫晉軍出營交戰,每天投入的兵力都在增加,戰事必然變得越打越激烈。
“下軍將,老夫有一事相求。”魏侈在某天私下來找到智宵,一開口就是這麼一句話。
智宵哪怕猜到魏侈的來意,臉上仍舊露出困惑不解的表情。
講道理,魏氏有需要智氏幫忙的地方,魏侈應該優先找智申才對,哪有越過一家之主智申來聯絡智宵的呢?
魏侈不給智宵拒絕的機會,直接說道:“下軍將來此並非出征,奈何楚軍勢大,我軍實難抵擋。下軍將之才,天下人皆知,亦有屢次敗楚軍戰績。因此,老夫請下軍將統兵與楚軍作戰。”
智宵就知道魏侈的請求會是這個。
是的!
如果說晉國現在有名將的話,毫無疑問智宵要算其中的一個。
並且智宵自首次出征以來,從未有過敗績,只有取勝之後的戰果大小上的區別。
智宵笑著問道:“若宵出戰,乃是為國而戰,亦或相助魏氏?”
這一點必須搞清楚說明白。
為晉國而戰的話?本身智宵不在出徵序列,講規則就是不需要承擔這一次交戰的義務或責任,參戰反倒是破壞了規則,尤其有背黑鍋的可能性。
所以說,在講規矩論原則的時代,多做多錯,不做不錯,有其道理。
為了晉國而參戰,智宵想加入也應該是先徵得晉君午的首肯,隨後再找趙鞅走出徵的程式,拿到令牌與文書才投入作戰序列。走完這一套程式,不管輸贏都是按照程式在走,再指摘就能吼嗓子“你行,你上啊”之類的話。
有誰想上?那好,先徵召出一支部隊來,然後再上。
現今時代的背景下,沒有足夠的身份,有相關的資源,一樣無法組建一支軍隊。原因是沒有自己的屬民,等於沒有兵源,其他家族的兵源可不是想徵召就能夠徵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