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2章 逼迫全天下,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匆匆,忙碌之中又是一年過去。
當然了,目下沒有過年這個習俗,跟以後用春天視作新一年也不一樣,以冬季到來為新的一年。
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兩漢,到兩漢則是“冬至”這個節日當作在過年,因為有一個名叫餛飩的匈奴小王一直侵犯邊境的關係,漢人會在冬至節吃上一碗餛飩,意喻吃了匈奴小王餛飩解恨。
過年的時候吃上一頓好的,便是從西漢開始有的習俗,再往後過年的時間出現變化,吃頓好的習俗卻是不變。
從什麼時候諸夏大地的過年跟現代是同一天?比較難以進行考證,約是到南北朝時期了吧。
諸夏的歷史足夠悠久,一些人做了某些有意義的事情,影響範圍足夠廣,可以在精神上給予人們激勵或警醒,為了紀念他就會產生一個節日。其中的一個例子便是屈原。
在春秋時代並沒有多少節日,有一些從上古流傳下來的祭祀日,其中就包括春節。
只不過,春節不是過年,實施祭祀也是為了春耕做準備,用儀式祈求能夠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大意上就是討個好彩頭。
智宵很清楚一點,一個國家的節日都有其意義,只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節日會變得越來越瞎搞。
到了一定的社會階段,資本就會搞出這個那個節日,用意就是創造薅羊毛的氛圍,知道真相人趁著氣氛跟著樂呵,有的人則是一陣買買買。
智宵其實挺懷念有這個節日那個節日的時代,可惜的是以春秋的生產力來說,沒有創造節日的條件。
“下雪了……”智宵站在城牆之上,伸手接住了一片雪花。
以氣候來說,當前諸夏應該是處在溫熱階段?
晉國只有北部一定會下雪;中部和東部有時有,有時沒有;南部則是不下雪。
秦國位處晉國的西部,智宵記得已經有六年多沒有下過雪,今年的初冬竟然飄起了小雪?
“下雪好啊。”智宵慢慢頭上以及肩膀上感覺到了溼潤。
並不是在下雨,純粹是雪花飄下來沒有多久變成了水份。
下雪真的好!
智氏在這邊建設農業區,水利工程沒有竣工之前,大多數農田基本是靠著老天爺提供水源。
下一場雪,來年雪化開之後,土壤中就有充足的水份可以提供農作物汲取。
只不過,下雪的冬季讓人們無法繼續開荒,一些新的問題也將產生。
智宵下了城牆,吩咐道:“廣派皂、胥視察,各地若難過冬及時彙報。”
豫讓應了聲:“諾!”,快步去找范蠡了。
沒有多久,豫讓回來稟告,說是范蠡等人已經在開會,商議的便是過冬的相關問題。
“現在就是好啊!”智宵由衷地感到讚歎。
什麼意思?
智宵讚歎的是當代的人,只要坐上那個位置就會盡心盡責,有那個責任心,也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事實上,當代貴族基本能文能武,沒有太區分文武。
有能力的同時,他們對做事也有比較大的積極性,發現問題會主動去解決,根本不用上司催,乃至於三令五申都沒有一點屁用。
過完年之後,智氏對涇水以西和洛水以東的控制,算起來就有兩年的時間了。
兩年之間,開墾出來的農田已經達到兩百一十萬多畝,超出了智宵事先的估測。
智宵本來就有相關的心理準備,還是讓人們對持有土地的執著和熱情給嚇到,只不過一些事情需要管一管了。
比如“士”階層以上的造假越來越大膽,以前還會裝模作樣開墾,上報哪塊地已經開墾出來,再申請成為名下的土地;到現在壓根不開墾,簡單立了幾個樁劃地界,有點像是“跑馬圈地”的意思。
智宵要的是土地真正利用起來,不是讓他們進行圈地。
光圈地有個屁用?智氏要的是展開生產,土地裡長出莊稼,再有收穫。
有些人還十足大膽,不去想想有沒有能力進行過開墾,要的是儘量多佔一些。
在這兩年時間內,智氏佔領的秦地人口也增加到四十萬,不過近來人口的增長已經趨於停止了。
遷徙過來的四十萬人口中,有約十四萬是智氏本來的人口,剩下的二十六萬來自晉國其他家族以及列國。而晉國其他家族貢獻了四萬多,足有二十二萬是從楚國、秦國、鄭國、衛國、魯國、齊國主動跑過來。
那麼也就是說,智宵一個政策而已,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