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章 以勢壓人,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力,才會更想要進行一番較量。
換作認為對方不是自己的對手,有那種高手寂寞心性的人,但凡再性格再驕傲一丟丟,不會從虐菜中誘發出爽感,只會感覺到乏味。
司馬穰苴從自己個人的意願,再根據齊國的需要,僅有一絲絲可能擊敗統率六萬大軍的智宵,估計都願意去進行嘗試?
非常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先有晉國使節來拜訪,大肆嚷嚷自己出使齊國的目標,搞得駐紮在“杏”的齊軍戰心喪失;後有六萬晉軍壓上來,壓得齊軍上下喘不過來氣。
作為一位名將,不止要在困難中找到獲勝之機,更重要的其實是懂得審時度勢。
換句話來說,明知道沒有一絲獲勝的希望還一定要打,他們也不會成為名將。
更加直白一些,以寡擊眾歷來就是迫不得已,困境之中掙扎出一個勝利也不是名將想要的。
以多打少才是每一位將軍想要的戰爭,哪怕打贏了無法獲得個人的榮譽。
不是被逼到沒有退路,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那些經典戰役往往也是有一方被逼得沒辦法進行拼死的嘗試。獲得成功才可以成為經典戰役,去問指揮官的話,答案一定是能夠避免絕對不想打。
司馬穰苴臉色不變,心裡則是不斷吐槽:“智宵跟孫武的風格無限接近,完全是不講武德啊!”
孫武怎麼個不講武德法?他其實很少採取不折手段,只是在吳國對戰楚國的五戰五勝之中固然打出赫赫威名,以時代定論真的是屬於不講武德。
要是傳統玩法,孫武打贏了一場,吳國和楚國就該商量怎麼來結束戰爭。結果是孫武根本不給楚國投降輸一半的機會,抓住戰績連續發起大戰,乃至於直接攻破的楚國的都城。
因此楚國被吳國打得挺慘,可是楚人非但沒有服氣,相反比以前更加痛恨吳國了。
中原這邊國與國交戰,開戰原因大多出自利益分配的矛盾,無論戰爭結果怎麼樣,沒有出現舉國臣民痛恨一個國家的情況。
拿齊國來說,他們一直跟晉國發生戰爭,為的是奪取霸權,不是源於仇恨才開戰,等於恩怨在其中的比例非常小,更多的是因為利益。
司馬穰苴問道:“世孫與國夏有過約戰?”
智宵大概知道司馬穰苴的意思了,反問道:“將軍決議出兵多寡?”
這種一點不慫,甚至還有點戲謔的態度,直接讓除了司馬穰苴之外的齊人臉上變色。
晉軍為什麼要慫?他們的整體素質本來就比齊軍好。
司馬穰苴搖頭說道:“國戰非兒戲。”
這一句將智宵和國夏都罵了進去?
智宵正色說道:“此乃周公之禮。”
這個“周公之禮”不是講男女之事,指的是《周禮》上對各諸侯國爆發矛盾,採用軍事手段分高低時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
司馬穰苴可不敢質疑周旦,左右而言它:“我有硬寨,世孫可來試也。”
智宵也就是給老前輩面子,要不然有太多話能夠用在吐槽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