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章 是吧?機會難得,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楚人好名聲,恰好智宵現如今的名氣不小,並且還有晉國智氏的威望加成,沈諸梁一見智宵竟然聽說過自己,哪能不感到自豪呢。
被人知道,又是被什麼人所知道,兩者之間其實是存在區別的,不是嗎?
智宵當然聽說過沈諸梁,只不過是在課本……還是某本課外讀物?反正並不是因為沈諸梁在當代名聲極大才聽說過。
知道嗎?華夏的成語大多出自春秋戰國,比較出名的便有“馬首是瞻”、“掩耳盜鈴”、“鞭長莫及”、“假道滅虢”、“按兵不動”、“居安思危”、“秦晉之好”等等。而這些成語背後的典故都是出自晉國。
楚國作為爭奪霸主最有力的一個國家,出自楚國的成語一樣很多,例如“畫蛇添足”、“退避三舍”、“一鳴驚人”、“狐假虎威”、“亡羊補牢”、“上下其手”、“黃雀在後”、“刻舟求劍”等等。
沈諸梁也有屬於自己的成語,那便是葉公好龍。
可能很多人只知道沈諸梁喜歡畫龍,可是關於“畫龍點睛”的出處並不是他自己先吹噓,主要是一些嫉妒他的人進行重傷,後面由於豁達就自黑取樂了。
而沈諸梁之所以喜歡上畫龍,其實是被任命到“葉”當主官進行治水,修建水利工程會在每一條水渠出口畫條龍,賦予了美好的祝願稱為“水龍頭”,以求風調雨順。
智宵真不知道沈諸梁是位水利大師,或者說根本不知道沈諸梁擅長什麼。
當代水利大師的話?現如今最有名的便是晉國的竇犨,他的名聲響徹列國,尤其是還在後面的封建王朝被封神了。
“聽聞足下畫龍點睛,龍便會一躍飛起?”智宵用著好奇的表情問道。
這一問,問得沈諸梁先是一愣,隨後樂呵呵地笑著說道:“子高確有此本領。”
要是不看沈諸梁的表情,還真的會以為是在自誇。
看了沈諸梁的表情,會發現不過是在自嘲。
沈諸梁開始描述自己對畫龍的理解。
聽智宵與沈諸梁談論的話題,再看兩人一直臉上帶笑,不看潁水兩岸成片的軍營,還以為是在郊遊。
然而,晉國和楚國的高層相處模式便是這般模樣,哪怕打得非常慘烈,互相之間也會保持彬彬有禮的姿態。
這是為什麼呢?或許能夠理解為強者的互相尊重吧。
兩人走在潁水河灘有說有笑了一會,最後還是沈諸梁最先忍不住,開口說道:“聽聞世孫出使吳國,往越國尋美,為何帶兵至此啊?”
所以說,楚國是真的在進行關注,沈諸梁也不怕智宵楚國在關注。
智宵說道:“本該歸國,途經‘新鄭’得鄭君邀請,哭訴鄭國遭楚軍無罪而伐。我(晉國)為伯國,怎可無濟世安邦之理?”
不開任何玩笑,晉國的存在讓很多早就會被攻滅的諸侯國倖存下來,其中包括魯國、陳國、莒國、杞國等等,要不然魯國、莒國、杞國早就該被齊國滅掉,陳國也早早被楚國吞併了。
晉國當然不是在純粹的當好人做好事,為的還是那些國家能夠交保護費,再來就是阻止有國家一再擴張,威脅到晉國的霸權。
在論跡不論心的基礎上,沈諸梁一時竟然找不到反駁的話語,沉默了一小會才說道:“鄭國無故殺我太子,我(楚國)出兵伐鄭並非無罪而伐。”
智宵笑著說道:“已是二十餘載之事,如今談起……,不免牽強。”
沈諸梁反駁道:“百世之仇猶可報也!”
這真就是楚國的主張,只是跟孔丘說的“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少了前面的“王道復古,尊王攘夷”這一句。
智宵不能否認沈諸梁所提的主張,要不然顯得虛偽,再來也跟當代三觀不符合。
“宵在吳得見公孫勝,見其一臉抑鬱。若公孫勝得知楚國討伐鄭國,想來應當欣慰。”智宵說道。
可是,沈諸梁聽智宵提起白公勝,臉色卻一下子變了!
這一次楚國出兵入侵鄭國,楚國君臣其實也想不到鄭國那麼不經打,一開始只是想隨便打一打,再派人前去吳國召回白公勝而已。
恰恰就是鄭國不經打,楚國君臣的目標一再增大,持續增兵給直接打到了潁水南岸。
沈諸梁的震驚在於智宵點出了白公勝,懷疑楚國有高層被晉國收買,以至於連晉人都知道楚國討伐鄭國用意。
智宵像是想起了什麼,問道:“葉公此次前來相見,所為何事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