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8章 智氏的一小步,時代的一大步,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直到夏季時分,智宵和魏駒才率軍抵達“新田”的郊外。

智宵在河西、河東巡視了將近兩個月,瞭解到不少的真實情況。

首先,黎庶對於承包制充滿了熱情,他們一點都不在乎需要交納的稅高達七成,在乎的是可以留下三成。

稅額之所以會高達七成,完全是智宵對智氏內部族人與家臣的妥協結果,要不然原先的意見是六成。

需要交納的稅高達七成,黎庶怎麼還能開心得起來?這個是因為他們之前一無所有,能夠留下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哪怕是八成、九成依舊會有人接受。

另外,不要以為智氏收七成的稅就很狠,魯國那邊早年間進行改革,劃分土地給予沒有土地的國人,定製的稅額可是高達八成之多,一樣開心到不行。

高達七成或八成的稅額,剩下三成或二成能養得活自己嗎?可以說依舊能夠養活,只不過要過得緊巴巴的。

事實上,七成或八成就是全部的稅,跟以後的某些王朝看似收四成稅再立下其它巧立名目之下雜七雜八的名目,稅額方面其實是差不多的。在某些王朝種地種著種著倒是要賣兒賣女賣田相比,甚至可以說是屬於手下留情了。

至少無論是智氏還是魯國,劃分土地給予某人,會賜下相應的農具,乃至於還能免費提供耕牛、耕馬給予使用,在一些王朝可沒有這些待遇。

所以說,只有進行比較才有區別,幸不福幸福完全就是比較出來的。

怎麼有耕馬這種玩意?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原人在旱田確實是使用馬來拉犁,原因是不缺馬,馬在旱田拉犁的效率比牛快。使用耕牛的地方大多集中在南方,因為耕種的是水田。

至於以後拉犁的牲畜大多變成牛?這個就要說中原王朝在馬匹擁有歷史上的變遷,許多王朝甚至連耕牛持有量都無法得到保障。

反正,春秋戰國時代並不缺馬,使用馬去在旱田拉犁的速度更快,沒有人用耕牛。

從春秋戰國之後,只有漢武帝、漢宣帝、唐太宗、明太祖、明成祖時期再次重現馬拉犁。而使用馬來拉犁耕作這種事情,歐羅巴那邊從出現到進入工業化才結束。

所以,能夠知道中原王朝除了漢武帝、漢宣帝、唐太宗、明太祖、明成祖之外,其餘皇帝在位期間面對遊牧族裔有多麼拉垮了吧?

智宵不會因為黎庶知道需要交納七成稅額開心而替他們覺得悲哀,之前黎庶階層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財產,從無到有就是出現了跨越式的進步。

智氏收七成稅這件事情會在智躒和智申的統治時代不變,到了智宵統治的時代將會找由頭來變一變。

例如說,黎庶服兵役來減免稅額這一條,一定會讓智宵提前拿出來。

服兵役減免稅額可不是出現在秦國,秦國玩的是耕戰一體,也就是哪怕需要服兵役,之前該交多少稅還是多少,只是服兵役的人有機會立功獲得爵位。

智氏因為分田而有了一個基礎,智宵需要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玩出花樣。

這一次新政策的頒佈,起到的影響十足深遠。

作為承包制受益一方,無論是原本就屬於智氏,或是被智氏使用武力吞併的範氏、中行氏等家族,還是自願留下的魏氏之人,他們自然對智氏感恩戴德,不止生產熱情上來,歸屬感方面也是前所未有的強烈。

不用過多久,只要遷徙事宜辦妥,智氏高層比較總體收入,一下子就能得到清晰的區分。

什麼區分?就是黎庶為自己耕作會更賣力和用心,帶來生產效益的提升,智氏在產出方面的所得不會因為黎庶留下兩成而變得更少,相反會增加非常多。

智宵重視家族的收益,其實更看重萬眾的歸屬感。

黎庶的歸屬感在平時好像沒有多大用處,一旦到了家族生死存亡時刻,必然會以爆發的形式顯現出來。

類似的事情其實發生過,趙氏第一次覆滅期間,黎庶愛戴趙氏參與反抗,給予攻擊趙氏的欒氏、郤氏造成不小的傷亡。

隨後,晉景公分割趙氏的封地,其餘獲得趙氏舊土的貴族面臨當地萬眾不配合的麻煩,只有趙莊姬獲得的土地反抗力度小一些。

這一次內戰,範氏、中行氏等家族敗亡,會反抗的只有既得利益集團,也就是貴族、準貴族和武士階層,黎庶只是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

所以,範氏、中行氏等家族說除名就被除名,幾個家族的附庸被搞定,事後一點水花都沒有再冒出來。

要是萬眾對範氏、中行氏等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霓虹下的茅山道士

叄思大象

亂入神話

雙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