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3章 列國的變動,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對智申與智宵的歸來簡直就是望眼欲穿,得知智氏父子入城的訊息無不大喜。

而有的人知道這是一次命運的審判,面對智申與智宵抵達都城,心裡有喜有憂,憂要多於喜。

三千人並不全部進城,留下兩千五百在城外駐營,五百人護送智申與智宵前往家宅。

當天,心裡再急的人都沒有立刻趕往智氏家宅拜見,有也只是派人送上拜帖,約定什麼時間見上一面。

回到家中的智申與智宵第一時間召喚程朔。

智申、智宵、智果都是智躒的嫡系血脈,他們需要守喪。

程朔則是已經出了五服的旁支,受到家族的重視,出五服則是不需要參與守喪。

在智氏嫡出血脈守喪期間,程朔擔負起了在“新田”的一應事務,其中包括與其他家族進行交際。

“參見家主、宗子、家老。”程朔一一進行致意。

對了,智果已經別出,成為輔氏之主,也就是成了智氏的一個小宗之主,依照習俗應該稱為輔果了。

智氏重設輔氏在當前年代顯得比較特殊,一切只因為近百年來已經沒有家族再進行分家,不分家自然是察覺到分出大宗與小宗容易割裂,使得家族的整體下降,乃至於變得矛盾重重。

然而,智躒讓輔果別出有其它用意,擔憂智申刻意打壓智宵,才讓輔果成為輔氏之主,主要用於自成一系來支援智宵坐穩宗子之位。

成為一氏之主意味著什麼?代表有了自己可以做主的地盤,同時可以大肆分封,擁有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又能夠在大義名份上跟大宗之主進行抗衡。

要不然的話,無論手裡有什麼,其實都是屬於智氏之主,任何的矛盾都會得到一個以下犯上的罪名。

也就是說,別看智宵經營出一方勢力,它們其實還是屬於智氏,既然是智氏名下的力量,哪裡不是智氏之主掌握的力量之一,出現抗衡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小宗當然也是大宗的一部分,只不過會獲得名正言順的話語權,再有歷史上頻繁出現小宗不尊大宗,小宗與大宗割裂,乃至於小宗代大宗的事件,必然會讓大宗之主不敢過於強勢了。

程朔雖然是“程”的字首,實際上智氏並沒有一個叫程氏的小宗。

程氏斷在程滑這一代,他遵從欒書的命令弒君,隨後智氏沒了一個程氏。

依舊使用“程”來當字首,不代表就是程氏家族的一份子,嚴格來說程朔就是沒有“氏”的人,屬於智氏有食邑的封臣,只是因為血脈的關係,再加上頗有能力,比較受到家族的重用。

怎麼看著有點複雜?還有更復雜的。

例如說,有封地才是貴族,各個家族的封臣的食邑不是封地,家臣又只是辦事得賞賜過活。

在春秋時代的所謂“食邑”,說白了就是沒有管理權,只有收益權;作為家臣沒有固定工資,個人以及家庭族人的日子過得怎麼樣,純粹看效忠物件記不記得自己。

當然了,無論是封臣還是家臣,他們實際上出身不會低到哪去,祖上必定闊過是前提;隨後,要麼是名下沒有封地卻是本來有一定的積累,不然就是有屬於自己的封地卻沒有一官半職,總之就是有學歷又有一定物質上的底蘊。

明明有自己的產業和積累,為什麼要去給別人“打工”呢?他們要的是獲得上進渠道,也就是效忠於某個家族,再借這個家族的實力,獲得正兒八經的封地與爵位、官職。

這樣能夠理解在古典時代以及科舉制沒有誕生的封建時代,為什麼大貴族麾下總是不缺投效的人了吧?

程朔平日有將發生的事情諸以文字進行彙報,一些事情則是需要用嘴巴來詳細一一道來。

現下最重要的一件事件便是卿位的排序。

“趙氏頻繁接觸魏氏、韓氏,必是謀求正卿之位。”

“未曾聽聞魏氏與韓氏對正卿之位有所表態,宮城亦無訊息傳出。”

“月前,魏氏、韓氏相續閉門,趙氏連續拜訪無果,新軍佐返回‘趙’城,中軍佐留居都城宅中。”

程朔還說了幾件另外的事情。

其中包括吳國與齊國迅速交惡,同時齊君杵臼突發惡疾臥床不起,導致吳國有了北伐齊國的跡象。

然後,越國戰敗之後,勾踐被俘成為奴隸,勾踐的夫人以及從嫁、嬖人主動前往吳國,等於說除了子女之外,一家子一併在吳國當奴隸了。

這是勾踐在戰敗後痛定思痛,決定聽從文種的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霓虹下的茅山道士

叄思大象

亂入神話

雙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