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8章 事態越加撲朔離迷,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勢必反撲,只看楚國如何助力。”
關於楚國出兵的訊息已經傳過來。
聽聞楚國動員了十萬大軍,集合地點放在“方城”那邊。
楚國選出的將領是公子勝,他有一個號叫白公,世人稱呼為白公勝。
這位白公勝便是楚國上一任儲君熊健的兒子,他認為父親在鄭國被冤殺,一直想向鄭國報仇。
白公勝先輾轉去了宋國,後來在吳國出仕,更後來被楚國令尹子西勸回楚國。
子西答應會幫白公勝報父仇。
只是在白公勝回國後,子西卻提出與鄭國修好的國策。
以為遭到欺騙的白公勝感到異常惱怒,與子西的關係變得極為惡劣。
令人搞不懂的是,楚國這一次進行選將,子西向楚君軫推薦白公勝為將。
智宵得知準備北上的楚軍在“方城”區域集結,又得知楚軍主將是白公勝,怎麼都覺得楚國令尹子西這一次要玩砸了。
那個“方城”並不是一座城池,它其實是一道長達兩百公里以上的城牆。這種建築其實就是長城,方城是楚人的叫法。
楚國的“方城”在晉國的正南方,位於鄭國的西南邊。
晉國靠近楚國“方城”的區域合併為“三戎之地”,以前棲息在該地的有三個遊牧部落聯盟,他們叫陸渾之戎、伊洛之戎和蠻氏,先後被楚國以及晉國滅亡,最終超過十分之八的地盤落在晉國口袋裡。
而“三戎之地”在更後面有了新名字,取“商於之地”這個名稱,後來成為商鞅的封地。
商鞅之所以叫商鞅,字首的“商”便是指封地,以封地位氏,成為秦國的封君之一。
更早之前的商鞅叫衛鞅,他是衛國的公族,理所應當以“衛”為氏,後面更換字首為“商”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楚國的大軍集結點選在“方城”這個位置,肯定是想從“三戎之地”向北進軍,打從事實上來看安排很對,只是主將啟用了白公勝這位與鄭國有深仇大恨的人選,大軍集結地點又是在鄭國的邊上,後面的事情會怎麼發展就充滿未知數了。
智宵將已經獲知的最新情報講出來。
“如此說來,其間變數極大!”范蠡指的是白公勝有極大可能性安耐不住,不率軍支援秦國,揮師直接攻打鄭國。
楚國貴族誰不知道白公勝的立志是什麼?
范蠡其實就是楚國貴族的出身,有去過吳國尋求出仕機會,後來才到的越國。
在白公勝出仕吳國之前,便是得到吳國先君闔閭的承諾,說是有一天會借兵給白公勝攻打鄭國報仇。
吳國先君闔閭的承諾可不可信另外說,後面白公勝就參與了吳國與楚國的交戰,統率吳軍的白公勝打楚軍可沒有半點留情。
正是白公勝統率吳軍將與之交戰的楚軍打得很慘,楚國令尹子西一方面認為國之遺族為敵國效力不好聽,同時也很打擊到楚人計程車氣,才有了子西換著花樣勸白公勝歸國的一系列事情。
智宵需要思考的是楚君軫和令尹子西出於什麼考慮。
楚國兩位能夠做出最終決策的人明知道白公勝恨極了鄭國,他們還要選擇以白公勝為北上楚軍的主將,肯定不是一時間腦子糊塗,背後一定有相關的考慮。
“楚國想攻佔蠻氏被我壞了事。”
“一再遭遇挫敗的楚國為了恢復元氣,不顧世人側目吞併陳國,又嘗試吞併蔡國無果。”
“只是吞併一個陳國根本無法讓楚國恢復多少元氣,無法在蠻氏獲取收穫,一定要尋覓新的目標。”
“救援秦國當然是楚國應該做的事情,他們很清楚秦國的存在能夠威脅到晉國,使得晉國每每想做什麼都要留下餘力防備秦國。”
“可是楚國救援秦國固然在戰略上有利,有問題的在於救援秦國只有損耗沒有收穫……”
智宵一陣思考下來,覺得自己猜測出楚君軫和令尹子西真正的意圖了。
絲毫沒有開玩笑的講,僅以目前為止的大多數戰略家出身於晉國,其餘列國真的非常少有。
楚國的國祚歷史很悠久,春秋早期和中期出過不少戰略家,從春秋晚期到戰國階段卻極少出現戰略家。
智宵一臉詭異地說道:“魏氏要急了。”
范蠡立刻說道:“楚軍不援救秦國,將攻打鄭國?”
智宵不好說得太死,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救援秦國僅有三成可能,攻打鄭國足有七成可能。”
儘管有這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