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0章 事態在變得詭異,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智宵是知道智躒前往趙氏營地的,也知道智躒是帶著問罪而去。
因此,作為智氏最能打的那個人,智宵待在智氏的營地整肅部隊,隨時準備帶兵進擊。
智申是在後面才知道智躒去了趙鞅那邊,責罵了智宵一頓,火急火燎帶著甲士趕去了。
哪怕是被罵了一頓,智宵並沒有對智申惡感增加,相反覺得智申有點像兒子該有的模樣。
至於說智宵會不會對智申降低惡感?作為多次被那麼對待的親身經歷者,還是那一句話,著實很難產生正面情緒。
智申想讓智宵心中的惡感減少,需要發生一件很是觸動智宵內心的事情。而這種事情可遇不可求,不能有任何操作的痕跡,一切講究的就是一個順其自然。
“家主此行犯險,世孫為何不加阻攔?”范蠡其實是對智氏三代人相處的模式感到正常。
看似智躒對智宵無比放縱,前提卻是對智氏有利。
智申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很難說是在躲避智宵,或是對智宵親近不起來。
智宵對待祖父很尊重,可又不是那種出於親情的敬愛,對待父親則是客氣到顯得冷漠。
這樣的貴族家庭在現如今才是常態,越是實力強大的家族,親情建立在互相需要以及期待感上面,真的不是因為有血緣關係而就相親相愛。
沒辦法的事情,一大家子的人那麼多,互相之間能不能認識都難說。
家族裡面的最頂層,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角色責任,稍微失誤都能讓家族出現禍端,失誤較大則是家毀人亡的結局,怎麼可能因為出於親情而左右理智呢?
當然了,以上的現象並不絕對,只是理智被情感所左右,真的更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以至於帶來毀滅的後果。
范蠡見智宵沒有回答,知道不能再繼續幹涉智氏一家子的情感內幕,改為說道:“已有宮城伏兵一事,趙氏行事之狠辣可見一斑。”
哪個家族不狠辣?只不過現在被逼急了的家族是趙氏。
智宵內心裡出現了哀傷的波動,開口說道:“祖父已知自己時日不多。”
後面的話不用說了。
重視家族的家主,他們願意為家族做任何事情,包括及時清理掉內部的有害人員,哪怕那個人是自己的兒子。
對別人狠僅僅是一面,他們對自己也會很狠,後繼有人為前提,願意在必要的時候犧牲自己,以犧牲自己的方式為家族開啟一個能夠破局的契機。
所以是,智躒不知道此去有沒有危險,不管趙氏有幾成的可能性會殺掉自己,什麼風險都願意承擔。
如果趙鞅不敢或不願意動手的話,可以讓智躒取得主動權,以甘願犯險的姿態展示出最強硬的態度,壓迫趙氏在國君過來後不敢再有動作。
換作趙鞅動手?智躒其實很願意死在趙鞅手中,以殘軀來激發智氏的復仇慾望,同時將魏氏、韓氏拉下水,三個家族一起發動對趙氏的戰爭。
范蠡想說什麼話,看到魏侈和韓不信聯袂而來,張開的嘴巴重新閉上。
魏侈和韓不信看似來得比較匆忙。
“正卿往趙氏營地而去?”韓不信一臉緊張地問道。
為什麼韓不信會緊張?還不是他們堅信趙鞅在宮城伏兵事件中佔據關鍵作用。
既然趙鞅敢參與宮城伏兵,再看看以往的行事作為,還有什麼是做不出來的嗎?
魏侈則是問道:“君上果然在來此地路上?”
能夠猜測出魏侈現在多麼憤怒。
提出置換封地的是魏氏,他們也非常希望封地的置換能夠成為定局,等於最不想出現意外的家族就是魏氏。
魏氏跟韓氏不一樣,乃至跟智氏也不相同。
魏氏在決定完成什麼事情之後,不會像韓氏那麼輕易退縮,也不想智氏喜歡搞靈活多變那一套,歷來就是會不計代價去將事情做成。
因此,智躒堅信魏氏提出封地置換對智氏來說就是一個契機,再根據趙鞅的一貫所作所為,認定是一個讓魏氏站到智氏這一邊的絕好機會。
智宵誰的問話都沒有回答,在等著兩人之中誰提問智躒的安全問題。
“可需我家集結兵士?”魏侈多餘的話沒有再說,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韓不信聽得心臟一梗,懷疑到底誰才是智氏的盟友,猶豫了一個呼吸的時間,開口吩咐自己的家臣,道:“傳我指令,集結武士!”
智宵可算講話,說道:“謝過上軍佐、下軍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