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章 智宵與孫武的交流,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武本身就是在齊國沒有施展才能的舞臺才去吳國,抵達吳國曆經重重考驗才有證明自己的機會,期間還遭受到不止一次的侮辱。
哪一戰是孫武的成名之戰呢?是那一場“柏舉之戰”給了孫武機會,他也成功地抓住機會,統率三千五百吳軍以奔襲的方式擊敗了與自己幾倍多的楚軍。
隨後,孫武更是與伍子胥進行配合,以三萬對戰二十萬楚軍,取得了五戰五勝並攻克楚國都城“郢”的戰績。
“孫子為何在吳仍無食邑?”智宵用不解的表情發問。
孫武直接失語了。
是吧?孫武為吳國立下的可不止是汗馬功勞那麼簡單,他與伍子胥配合著打出了吳國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還讓吳國之君發出的細語需要被諸侯專注聆聽。
可是,立下那種功勞的孫武,他真的沒有獲得土地的賞賜。
這是孫武第一次前往智氏拜訪的五天之後,智宵與之的又一場會面。
過了一小會,孫武才苦笑說道:“這……,吳國有別於中原,國中大夫並無可傳承食邑。”
還真是那麼回事!
春秋時代的楚國和吳國是兩個比較特別的國家,在其他諸侯需要跟封臣相敬如賓以及不敢隨意殺害封臣的時候,楚國和吳國的君主能像隨意處死奴隸那般,任意地殺戮自己的封臣。
楚國那邊的貴族一直都有名下的封地。他們從楚昭王之後,封君的權力變得很大,不想鳥國君就可以縮起來過自己的小日子。偏偏國君將誰斥為叛逆發動平叛,打一個封君就能讓周邊的封君跟著造反,搞懂狀況的楚君根本就不敢輕舉妄動。
吳國不規劃貴族世襲的食邑,僅僅是賜予某個地方山川流水的管轄權,並且是一代人沒有立功,管轄權會因為人死了就被收回的情況。
重點是什麼?是闔閭只賞賜了孫武一座將軍府、財帛與美女,食邑卻是一寸都沒有賞賜。
智宵能看出孫武對沒有得到封地的賞賜有些耿耿於懷,只不過吳國那邊就是那麼種情況,公子都沒有直屬食邑,何況是他國前來效力的人呢?
這一點似乎能夠做文章?只是智宵不能做得太直白。
孫武已經是成名了的人,類似這樣的人會很愛惜羽毛,跟他們談利益交換,哪怕他們心裡很受誘惑,表現出來的卻會是遭受侮辱的反應。
所以,智宵選擇先跟孫武交流用兵之法。
談到用兵這一方面,孫武認為有些核心絕對需要大談特談,比如練兵,或者敵人形勢與自己的真實情況,抑或關於君主賜予的權利多大。
“將需知兵,兵亦需知將,兩者相知,將知兵之極限,兵亦願受將驅使是也。”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duàn)投卵者,虛實是也。”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智宵沒有讀過《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內容,專注地聽著。
孫武其實有講了一些練兵方法,並且認為練兵比率軍作戰更難,還告訴智宵用作立威的不單單是闔閭的一名寵妃,而是兩名寵妃以及三十七名宮女。
孫武講這一點沒其它意思,純粹就是闡述訓練一些根本不懂紀律的人成為士兵有多難,想讓部隊如臂指使的難度又有多大。
“我有宮城練兵一事,隨後方無練兵、用兵之困擾。”孫武連闔閭的寵妃都敢殺,其餘的吳人相信自己一旦不聽話也會被殺掉。
智宵很認同練兵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練兵的一些看法,諸如練伍法、練膽氣、練耳目、練手足的觀點,再一一進行闡述。
上面那些是出自戚繼光的《練兵實紀》,智宵再加入自己的一些觀點。
所以,認真算起來的話,多少有點戚繼光與孫武在隔空交流的意思。
因為智宵講得非常詳細的關係,後面變成孫武在認真傾聽,並且孫武偶爾會對智宵提出來的觀點進行一些提問。
到最後,孫武很是感概地說道:“伯國之強,武深以為然。”
怎麼說呢?晉國得益於軍果主義氛圍的關係,晉人確實對服從命令很有自覺,幾個卿位家族也有自己獨家的練兵技巧以及作戰方式,諸侯軍隊莫能當之。
只不過,智宵講得那些跟晉國關係不大,屬於結合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