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蔥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 玉符祭天甘露降,仙緣錄,不吃蔥大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焚香上表之後,康有年將玉符取出,在法壇正中恭敬擺放好,默默催發符篆之力,玉符之上一股淡淡光華朝天上飄去。
與天機壇上相仿,三十六座法壇上陸續響起誦經之聲。一時間三十六座法壇寶光連綿,異象頻生,溝連一片,龍虎山上如同群仙宴樂,氣象萬千。天師府早已將龍虎山外圍的護山大陣開啟,以防羅天大醮期間有心懷不軌之徒趁機混上山滋事生非。
天機壇上,康有年誦經聲不絕,初時林方墨只顧著歇息,後頭緩過勁來,便有心聽了聽康有年唸誦的經文,果然玄妙非凡:
雲篆太虛,浩劫之初。乍遐乍邇,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餘。天真皇人,按筆乃書。以演洞章,次書靈符。元始下降,真文誕敷。昭昭其有,冥冥其無。沉痾能自痊,塵勞溺可扶。幽明將有賴,由是昇仙都。以今齋主某,乞轉誦《太上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經》,攝氣聚神,還真返性。伏冀劫塵消寂,正性昭融。召九炁以期歸,出離幽裔。會萬真而霄映,總錄形神。上朝金闕之寶幃,永侍玉皇之香案。陰消注訟,陽衍來仍,稽首皈依,無極大道。
寂寂至無宗,虛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不生亦不滅,欲生因蓮花。超凌三界徒,慈心解世羅。真人無上德,世世為仙家。
仰惟三寶至尊,九天上帝,俯回洪造,伺賜證明。臣聞玉章妙生神之典,梵炁周流。金書回死魄之靈,霄衢密映。重殫赤素,仰叩紫清。臣向來奉為齋主某,開度亡故某。恭率羽流,肅揚秘範,依俯仰之格,遵誦詠之儀,執戒登齋,夷心默唸,轉誦《太上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經》,計人各九遍。仰蒙覆蔭,幸已周圓。伏願靈韻琳琅,天音嘹喨,開迷途於九壘,鬱勃天光。登道岸於九霄,超凌地暗。北府落黑編之字,南宮移丹簡之名,萬炁朝元,五神返本。高步雲霞之境,碧落消遙。永沾雨露之恩,緑羅遊宴。七玄證品,三族凝真,乾清坤夷,鼓仁風於壽域。陰靈陽耀,舒化日於春臺。稽首皈依,聞經贊詠。
聞經已後,唯願亡靈,深入法門,歸依信受。
聞經已後,唯願亡靈,萬罪並消,善芽增長。
聞經已後,唯願亡靈,永斷執迷,常歸正道。
智慧起本初,朗朗超十方。結空峙玄霄,諸天挹流芳。其妙難思議,虛感真實通。有有竟不有,無無無不無。
智慧常觀身,學道之所先。緲緲任玄肆,自然錄我神。天尊常擁護,魔王為保言。晃晃金剛體,超超太上前。
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為主。三寶由是興,高仙所崇授。泛此不死舟,倏欻濟大有。當此說戒時,諸天皆稽首。
羅天大醮,共七七四十九天,除了初時法師淨壇,尚需有早中晚三齋醮科儀,至踏罡步鬥已畢,之後才能書聖號、畫敕令、請神召將、發旨發令,這個過程中,要求主持法壇之人以齋醮內秘的隱諱進行變神存思,以高功法師自身的真元去溝通三界。
康有年自身道行極淺,即便有逸龍真人為他抄錄好的各種科儀禮辭,齋醮經文,饒是照本宣科,他也有些吃不消,帶來的丹丸當飯一般大把大把地吃下去,勉強讓他撐住了。
法壇之外,那些人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就連錦雲師太也有幾日是不在此處的,然而李碧雲跟林方墨除了去一趟五穀輪迴之所,其餘時候都不得下壇,這就憋悶得很,李碧雲許是在修習自無極海得到的傳承功法,大部分時間都在閉目打坐,林方墨則盯著康有年,對於道門裡的許多科儀,他都覺得新奇。
每日早午晚朝科,是康有年最忙碌的時候,早朝科時,聽他存念如法:
青陽虛映,曜日回靈。神虎辟邪,飛天流鈴。摧奸減試,萬魔束形。九微回道,八威攝精。千真校錄,三元蕩清。左嘯中黃,右策六丁。七轉八合,周旋天經。聖化巍巍,三道順行。慶雲流佈,合景黃庭。
唸完這段便起身走到一旁的鼓架處,鳴法鼓二十四通,隨後回到法位前焚香。
臣聞:三炁純精,五行麗質。清濁混成之始,先物肇形;圓方分判之初,含章發秀。氤氳交錯,非霧非煙;盤薄浮羅,或隱或現。靈風振激,抑揚流空洞之音;妙氣陶熔,宛轉結飛玄之字。我太上留神於造化,命皇人按筆以摹傳。以五靈所蘊者,為五方之文;以八會所鍾者,為八天之篆。黃籙白簡,赤書玉篇,所以合景層霄,範圍太極,肇乎不有,開化人天,隱於無言,資成動植。雖九壇之妙範,儀矩不同;而三籙之玄科,名實一致。今齋官某福緣素厚,信著於情,命祿方剛,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