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抵達老家
千年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抵達老家,重生了,此時不浪何時浪,千年老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將近兩小時的奔波,幾個人終於從來到了目的地——白石鄉的云溪村。
左彎右繞之後,車來到了一處山腳下,半山腰隱約能看到有一棟三層紅磚房,大半部分被毛竹遮蓋。
這時候雨已經停了,幾人拿著東西下了車。
江然看了眼手上的電子錶,才8點半。
“小浩,你看著點你妹妹,這下雨後的土路有點滑,實在不好走就抱著她上去。”江建文吩咐道。
“不,我不要他抱,我要爸爸你抱我上去。”小江琪噘著嘴有些嫌棄道。
“呵,搞得我很願意抱你這隻小肥豬一樣。”江然看著小屁孩不屑道。
“你才是肥豬呢,你是一隻大肥豬,一隻超級大的肥豬……”小傢伙被她哥哥的話說得有些毛,忍不住大聲反駁道。
“那行,那小浩你來拿東西吧,我抱你妹妹上去。”看著吵嘴的兩人,江建文有些無奈,但也已經有些習慣了。
兄妹和睦相處這東西大機率只能存在於影視作品中。
到了院門口,小江琪就掙扎著從爸爸的懷裡跳下來,直接跑進院子,遠遠看到在廚房門口的水井旁的一個老人。
小傢伙衝著老人甜甜地喊了聲“爺爺!我回來啦!”
“誒,小琪回來了啊,吃早餐了沒有啊?”老人看著跑進院子的小女孩,臉上瞬間掛上了笑容。
“吃了!”
“小琪,你大伯母炸了薯包,你可以去大堂吃。”江文海笑著招呼著孫女,目光卻移到她身後跟著的幾個人身上。
“哇,我最愛吃薯包了。”話音剛落,她就朝著大堂跑去了。
“薯包”是瓊州這邊的一種地方小吃,一般使用白薯或者紅薯搗成泥加上米粉、薑末和蒜末等調料油炸而成,成品外表金黃,吃起來外酥裡嫩。
“慢點,地上滑,小心摔跤了。”江文海在背後急聲道。
“爸!我們回來了。”李玲笑著和自己的公公打著招呼。
“你說你們也真是的,回來就回來嘛,每次都帶那麼多東西回來,前幾次拿的東西都沒吃完。”江文海看著兒媳婦手上提著的東西“埋怨”道。
“爺爺!”江然也和老人打了個招呼。
爺爺江文海去年才剛過完75歲大壽,頭髮黑白摻雜,精神卻很是矍鑠,奶奶則是在他記事之前就過世了。
“大堂裡有你大伯母剛油炸好的薯包,小浩你快去吃吧。”江文海又重複了一遍剛才的話,看著大家都回來了,他心裡也開心。
人老了,就喜歡看到這種兒孫滿堂的場景。
來到大堂,江然看到自己的大伯正和父母打著招呼。
他大伯叫江建明,今年50出頭,或許是因為經常風吹日曬的緣故,整個人稍微顯老了一些,面板黝黑而粗糙。
他是一個泥瓦工,長居鄉下,農閒的時候如果四鄉八鄰有蓋新房或者需要搭建點什麼東西的需求時會請他去。
在鄉下,像他這種掌握一技之長的農民還是比普通農民賺錢的渠道多些。
要不然,單憑種田的收入,怎麼撫養三個孩子。
大堂裡還有兩個小孩,是他大伯的孫子孫女,也就是他的侄子侄女。
女孩子年齡和他妹妹差不多,同一年出生,小男孩則是更小些,只有3歲。
兩個小孩頭髮黃黃的,略顯凌亂,臉和衣服都有點髒兮兮的感覺,和旁邊白白淨淨,頭髮梳的整整齊齊的小江琪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多數農村留守小孩都是這種形象,畢竟老一輩習慣了放養,不會像年輕一輩把孩子養的那麼精細。
兩個小孩看到江琪很是開心,幾個人聚在一起拿著薯包邊吃邊聊著小孩子的話題。
兩個小孩的爸媽,也就是江然的堂哥和堂嫂看情況沒有回來這次。
他們兩個都去粵東花城那邊打工了,兩個孩子則是留在家給父母帶,算是留守兒童了。
在瓊州市,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
沒辦法,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又願意背井離鄉。
那些整天倡導著把更多的時間留在子女身上,勸別人不要只顧著賺錢的人大抵是衣食無憂之輩,和說出“何不食肉糜”大抵是同一類人。
“小慧,小飛,你三爺爺三奶奶來了,叫人啊。”江建明招呼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叫人。
“三爺爺,三奶奶!”怯生生地叫了兩聲之後,小女孩又縮在她爺爺背後了,小男孩卻是沒有開口,不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