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定明登基
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定明登基,帶著三國系統穿越到五代十國,七分蜀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至此,登基典禮才算完成。
登基完成後,李旭開始登基以後第一件大事,大赦天下。
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罪犯,十幾萬刑徒都被送到忻州服勞役,統一管理,開始種地,修路,挖水渠,修工廠。以所判的時間,服役一半時間可以恢復平民身份,表現良好的可以提前釋放,刑徒們對新皇帝感恩戴德,他們不在乎國號有沒有換,皇帝有沒有換,他們只在意自己的生命。能不能吃飽而已。
,!
罪大惡極的李旭也沒計劃直接砍了,都送去邊關各處大營,組成敢死隊,能立功的可以釋放,死了的就死了,反正也是死刑。
軍隊整編已經開始。各位在外的前後唐將領很識趣的交了兵權,留家中子弟在軍隊留用。實在不成才的就派去經商,反正就一條,不要惹到皇帝了,要不然估計就算抄家的禍事了。
李旭把原來後唐軍隊都送到京城校場重新訓練轉職,身體素質好的就轉職成特殊兵種,騎兵,青州軍,身體素質一般的就轉職成城防軍。
訓練完成的城防軍被派往各州郡,大郡五千,小郡三千,重要的縣城也有上千人馬,不重要的就幾百人維持秩序。
不論想怎麼改革,軍隊是重中之重,沒有軍隊,一切都空談。
李旭還開了恩科。
古代科舉考試共分為四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
第一級是院試,考中後稱“秀才”。
第二級鄉試,每三年考一次,秀才們去考試,只要及格者的人都叫”舉人”。
第四級殿試由皇帝主持考試,考中了就叫”進士“。
由此可見,級別最高的是進士。
“進士、舉人、秀才”的區別:
1、考試方式不同
秀才透過縣試、府試、院試(省學政主持的考試),童生參加,錄取者稱為生員,始獲得功名;舉人透過鄉試,省級舉行考試,生員參加考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進士透過殿試,皇帝親自主持考試,對會試錄取者——貢士,分等定級,皆稱進士。
2、待遇不同
秀才生員分為廩生、增生、附生,廩生可獲得政府膳食供給待遇;舉人除取得向上層次的考試資格外,享有免除賦稅徭役的特權待遇;進士皆出仕為官,授予京官者,有擇優進翰林院備皇帝諮詢、學習為仕經驗待遇。
3、在現在代表職位不同
秀才相當於今天大學生保研;舉人相當於今天省級地方公開招考領導幹部,錄用為領導幹部或後備幹部;進士相當於今天全國公開招考領導幹部考試並錄用成為領導幹部者。
秀才:
隋朝開始開科取士,最初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試的一種。但後來秀才科被廢,秀才一詞就變成了讀書人的泛稱。到了宋朝時,凡經過各地府試者,無論是否及第,都可以稱為秀才。
舉人:
漢代取士,沒有考試之法,朝廷令各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後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都為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
進士:
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中試者皆稱進士。元、明、清時,進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帶著三國系統穿越到五代十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