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大氣汙染
頑主宋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8章 大氣汙染,重生:從小科員直達巔峰,頑主宋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辦好地鐵備案手續,張政禹也算是用出了渾身解數,到了這一步,也只能說盡人事,聽天命了。
馬忠德也到北京,去各部委拜訪了一番,回來之後反而開始勸慰張政禹:“反正我託的幾位領導都答應幫忙了,但是能不能搞成,誰也說不準。反正我現在想法是,地鐵和快速路總要搞一個,能批地鐵最好,實在批不下來,咱們可以搞快速路,建bRt公交,陵城都可以搞bRt公交,我看我們也可以,市委絕對支援。”
搞得張政禹哭笑不得。
地鐵建設工作需要一個週期,張政禹也不可能只是死等,這段時間在處理檔案的時候,張政禹注意到,全市的大氣汙染指標已經到達了一個峰值,位列全省倒數第三。
省裡下了通報,張政禹就不能置若罔聞了,必須要親自過問這件事。
為了促進退居二線的領導幹部發揮餘熱,市委之前做出過一項決定,部分工作指揮部的指揮長由人大、政協副職擔任。
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正是由王一楠擔任。
張政禹找到王一楠瞭解情況。
王一楠只有苦笑:“政禹,我們這個地方你還不知道嗎?說是整治汙染,其實就是給別人擦屁股。咱們這個地形,三面平原,鄰近省市哪個工廠排放,或者哪個村燒秸稈,風全往江東刮。咱們市裡一沒有重工業,二沒有大面積的糧食作物,你說咱們自己能汙染到哪去,都是刮來的。”
“之前市裡也下了大力氣,把空氣汙染當成政治任務抓,汙染指標超過重度,所有的空氣排放工廠都要停工,露天的工地也要停工,水霧炮車上街灑水。到這個份上咱們應該算是下了大力氣了吧?一停工,耽誤多少生產工作,就這樣咱們還排倒數,確實是沒有辦法。”
王一楠的苦水停不下來:“去年也是因為汙染防治,搞得濱江七街煙火節也差點停了,要不是因為我跟省指揮部立了軍令狀,才改成限制燃放。總不能因為一個人消化不良,讓他飯也不吃了吧?”
張政禹對這個情況非常理解,上面往往只要結果,不管過程。基層哪怕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也不能什麼也不做,哪怕是形式主義,也要把形式做到位了。
這樣的事情牽扯了基層的大量精力,還給群眾生活造成了不便。
儘管如此,大氣汙染的情況也不能置之不理,每到冬天,江東的天都是灰濛濛的,張政禹家裡兩天就得拖一次地,否則就是一層灰。
空氣汙染導致的霧霾,對群眾健康也有影響,每次送小慎之上學,梁思佳都會囑咐他戴好口罩,但是戴口罩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治標不治本啊。
這個問題成了全市領導幹部最頭疼的問題,大家都疲於奔命,但是效果不佳。更別提現在被掛上了省環保廳的督辦牌子,已經到了不能不解決的地步了。
張政禹思前想後,道:“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要分開看待,對各個場所都要增加排放淨化裝置。為了不增加群眾的負擔,像餐飲店這些消費經營類場所,可以由市財政和各區財政按照四六開的比例承擔加裝淨化裝置,工業企業由財政負擔一半,剩下一半由企業自行承擔。”
王一楠很高興,本來推行加裝淨排裝置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成本費用,一個淨排裝置,小型的500塊,工業用大型的就貴了,幾萬到十幾萬的都有。作為企業,誰也不想平白無故增加成本,因此推廣效果極差。現在政府財政能主動負擔一部分,應該能解決這一問題。
王一楠以市大氣汙染防治指揮部名義召開會議,提出了一個觀點,可否將加裝淨排裝置作為硬性規定實施,一個月內,各相關場所可以主動對接當地部門,申報加裝淨排裝置,一個月內進行申報的,可以享受財政給予的加裝優惠。超過一個月未申報的,則財政不予負擔,由經營業主自行負擔加裝費用。
這實屬無奈之舉。
如果不規定一個硬性時間,有些經營業主就認為可裝可不裝,但是一個月內沒有申報的,最後財政還是會分攤加裝費用,總的來說,就是虛張聲勢。
王一楠感嘆道:“本來以為到了人大,起碼能閒一點,現在搞得我還是每天腳打後腦勺。”
張政禹笑道:“您可不能閒著,咱們都還指望您給我們帶頭領路呢。”
王一楠的思路還是奏效了,一個月時間,各城區接到了3000多家市場主體申報加裝淨排裝置的請求。
張政禹特意讓市環保局做了一個模型,看了一下,如果全市的餐飲企業和工業企業能夠完全加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