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接連暴雷
頑主宋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8章 接連暴雷,重生:從小科員直達巔峰,頑主宋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工商部門吊銷了中泉科公司的營業執照。
但是這個案件後續的影響顯然沒有停止。
假冒國企騙取地方政府專案,顯然中泉科不是個例。
城東區爆出的這一家假冒案件,引起了國資部門和工商總局的關注,後續挖掘出一系列“掛靠”的產業鏈,“中字頭”系列企業話題一時霸佔了網際網路最顯著的位置。
有這麼一夥人,專門採用造假、擦邊球的方式,註冊“中x”開頭的企業名稱,像李華梁這樣專業一點的,為了確保逼真,還配上了假的公章和股權結構。
這些“李鬼”打著國企的招牌四處招搖撞騙,給國家的公信力造成極大的損害。
從中央到地方,一場浩浩蕩蕩的專項整治行動開始了。
而作為張政禹個人,自己並不擔心。國家的事國家自會出手。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中泉科公司推出的所謂電力寶,已經被證實是透過拉取人頭的方式,不斷擴大下線,實現收益和分紅。
簡而言之,這個所謂電力寶的金融投資產品,根本就不是什麼投資,是徹頭徹尾的傳銷。
而李華梁等人名下注冊的中字頭公司,有十三家之多。
隨著公安機關對案情調查逐步深入,已經抓獲相關犯罪嫌疑人三十多名,凍結銀行卡一百多張,凍結資金1.8億元。
但是仍有大量的資金被透過各種途徑被洗往境外。
電力寶賬戶被凍結之後,隨之而來的次生影響這才漸漸顯露出來。
以往還在每月有分紅到賬的部分被騙群眾,發現不僅分紅停止了,而且公司也人去樓空。一時間驚慌失措,不少人要求聚眾上訪,找政府要個說法。
在群眾看來,他們買了“國企”的理財產品,現在企業倒了,政府必須買單,但是他們沒想到,自己根本就遇到的是一家假國企。
這樣的雷越爆越多,甚至張政禹所在的城東區都接到了相關的信訪案。
“我不是一開始就不允許他們打廣告嗎?這些被騙的群眾是從哪買的?”張政禹有些奇怪。
鄭家成道:“從網上買的,特別是同城論壇,都是這種產品的重災區,線下的我們能控制,線上的我們控制不了。”
張政禹從來不怎麼愛上同城論壇,而且這玩意的出現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很快就被貼吧等其他社群取代了,後世的各種網路軟體都有同城功能,誰還看這玩意。
沒想到竟然被他們鑽了這個空子,自己也是麻痺大意了。
鄭家成道:“書記,我已經聯絡工商分局,讓他們接待群眾,做好解釋工作和資料統計,公安那邊我暫時沒有讓他們直接和群眾接觸,你看這樣妥當嗎?”
張政禹點頭道:“你辦的很好,就這樣辦。”
這種時候群眾情緒正是最激動的時候,任何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成為引爆情緒的導火索,如果讓民警去做工作,可能引起部分群眾的誤解。
相比之下,工商和群眾面對面相對來說更加柔和。
經過信訪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幾個部門的多方配合,統計資料出來了,江東市全市群眾被騙金額兩千多萬。投資最少的有五千的,最多的有十幾萬,比較多的是三萬到五萬元這個區間。
這裡面被騙最多的是50歲到70歲的老年人。
騙子透過網路論壇,拉到第一批投資人後,立刻用高額分紅作為誘餌,誘導第一批投資人發展下線,而發展下線的方式,往往是誘導資訊識別能力有限的中老年人。
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受害者和加害者身份的雙重疊加,這份害人的假投資產品,就像病毒一樣裂變開來。可以想象,如果張政禹沒有發現異常,讓它在城東區落地生根,還有多少人會血本無歸。
程萬青向張政禹彙報道:“書記,現在省裡開會的意思是,現在想從企業賬戶拿錢出來補償群眾的投資款,根本不可能。因為現在全國已經有好幾萬人買了這玩意,他們賬上那點資金根本就不夠還。”
張政禹也有些糾結。
按法理來說,這件事到底屬於是民間投資問題,政府雖然有監管職能,但絕對沒有代為補齊群眾損失的義務,就算城東區願意墊付補齊區裡群眾的損失。
那麼多縣市區,他們的政府都願意補嗎?
這件事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
但是不解決也不行,不少老人是把攢的一點養老錢扔在裡面,就想吃點利息,結果現在血本無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