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主宋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專案推進,重生:從小科員直達巔峰,頑主宋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靜在張政禹的建議下,召開了新年後第一個會——復建專案協調推進會。

陳靜在會議上指出:所有的歷史遺留問題都是現實問題,解決了就是成績,不解決就是問題,所有幹部必須全力以赴,不拿歷史當藉口,全力推動復建專案完工交付。

張政禹對具體工作進行了部署:復建工程指揮部增設三個工作專班,分別為督辦專班、穩控專班、交付專班。

督辦專班由區政府政務督查室牽頭,每週督辦工程進度。穩控專班由區信訪局牽頭、區勞動局、區政府法制辦配合,處理復建工程中各類涉訪涉訴問題。交付工作專班由區建設局牽頭,做好房屋交付的準備和對接工作。

陳靜最後做總結講話,要求所有工程必須加快進度,力爭在六月底之前,全部復建專案進入綜合驗收程式。

這幾天張政禹在辦公室一會都沒閒著。之前移交的公安辦公大樓、青少年活動中心、區文化館新管都已經建設完工,區公安分局、區教育局、區文化局都紛紛邀請張政禹參加新樓投用儀式。

張政禹一開始只答應了區文化局,畢竟是自己分管的部門,一定要支援。對於區公安分局、區教育局的請示,一開始張政禹還想婉拒,沒想到這兩個單位一把手都親自跑到辦公室來,一定賴著張政禹要以專案指揮部指揮長的名義去講講話。

張政禹實在拗不過,經過請示常務副區長劉東明後,最後還是去了。

一開始幾個單位都要草擬講話稿,並送劉宇軒把關。張政禹通通打了回去。

“講話這種事,多講一句少講一句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金口玉言,說的話也不是尚方寶劍,大差不差就行了,不要把一個稿子改來改去,增加你們自己的工作負擔,弄成形式主義就不好了。”張政禹這樣說道。

現在各個部門也基本都摸清楚了張政禹的脾氣,知道他想法多,點子足。但是喜歡說實話,辦實事,最不喜歡虛與委蛇的花花腸子,於是都沒有勉強。

張政禹在三場投用儀式上只對部門提出了一個要求:用好工作陣地,既不能將將就就,也不能鋪張浪費,要根據群眾的實際需要搞好服務。

梁萬霖也趁機提出,區文化館新館建成之後,希望區裡支援增加編制。

張政禹道:“梁局,別盯著這一畝三分地了,文化局以後的發展前景大著呢。”

文化局的改革契機快來了。

經過區委編辦拿出初步計劃,區政府常務會、區編委會、五人小組會、區委常委會層層審議,終於透過了對區文化局、區旅遊局進行改革的決議。

經過多輪徵詢區文化局、區旅遊局的意見,終於確定了最終的改革方案:區文化局、區旅遊局合併為區文旅局,由梁萬霖擔任區文旅局黨組書記享受副縣級待遇,由曹麗萍擔任區文旅局局長。

區文旅局下設局辦公室、文旅市場科、群眾文化科、旅遊發展科、政策法規科。二級單位有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新增設文化旅遊行政綜合執法大隊。

如此一來,文旅局的架子就算搭了起來,要知道張政禹的這項決策,比全國文旅系統改革早了近二十年!

文旅局機構調整後,張政禹作為分管區領導,第一時間前往文旅局進行調研。

張政禹指出:本次文旅局機構改革,是一次極具創造性和先進性的改革,在多個方面都是開全省,乃至全國之先河。區委、區政府在配備領導班子、配全內設機構上,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對區文旅局的工作給予了厚望。

張政禹要求:區文旅局要以濱江七街為文旅發展突破口,貫徹落實文旅發展五年規劃,重大專案今年就要開始引進、開始動工,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只爭朝夕的幹勁、踏石成印的決心,全力推動文旅經濟高速發展。

二月份,全區開始文化旅遊市場大排查整頓,第一個整治的就是計程車運營。2001年,江東全市計程車運營車輛達到1700輛,全年運輸遊客達到4萬人次,但拒載、宰客、調錶等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導致大量的市民不堪其煩,投訴不斷。

張政禹親自到火車站進行暗訪,電視臺記者全程進行跟拍。

在江東火車站門口,張政禹攔下一輛計程車,用普通話問道:“師傅,去濱江七街景區,多少錢?”

計程車司機眼睛也不眨,就說道:“五十。”

“怎麼這麼貴?我聽別人說就三四公里啊?”

司機冷笑道:“誰告訴你的你找誰去,那可難走,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八零,軍嫂帶崽被兵哥哥寵爆了

寧安

阮玉

Shim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