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奶黃紅豆餅的苟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考察老街人文景觀(2),肩背鑰匙串的包租婆,愛吃奶黃紅豆餅的苟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社各個大隊衛生室抽調部分赤腳醫生來這裡,組成了龔路聯合診所,公私合營後,成為最早的龔路衛生院,邵錦妹等人就是這時候進龔路衛生院的。80年代初,龔路衛生院搬遷到了現在的龔新路470號,更名為浦東新區曹路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分部。海麥星作坊的南隔壁,一個叫陳秋濤竹器師傅曾經開過自產自銷的竹器店,當時生意非常紅火,南街居民大都使用過他家的竹器。竹器店的南隔壁,是徐永山開的的染坊,所染的布料做的衣服,很久都不褪色。

往南走幾步,有一個體現“美容文化”的喬才發60年代開的理髮店,賽彌陀說,當時請喬伯伯理個髮,只要一毛錢。理髮店對面有兩個庭心圈,一個是南街張景昌家庭心圈,另一個是南街李景明家庭心圈。也體了現農村的“建築文化”。

繼續向南,賽彌陀和學生們來到了南街與南市梢、韓家木橋西弄交接的丁字路口,右邊是龔路南街2號吳仲勳的掃帚、簸箕店,平時沒有生意時,孩子們都愛看老人們在店裡下象棋,吳仲勳的孫子看都看不懂,卻喜歡亂插嘴。因此,吳仲勳就對孫子說:“觀棋不語,才是君子”。他的孫子就記住了這句話,以後,不論是看下棋,還是看打牌,他就不再插嘴了。左邊是龔路南街1號的龔路廢品收購站,那時,孩子們都喜歡在這裡“淘寶”——找好看的連環畫小人書,找好白相的玩具。

過了龔路廢品收購站,就來到了龔路南市梢。左邊是南市梢45號馬金祥雜貨店。當時,老人們喜歡在馬金祥店裡看看報紙,談談山海經。附近的居民在馬金祥店裡買東西可以賒賬,等下次再來買東西時一塊兒結賬。

右邊南市梢42號庭心圈裡面東的房子是賽彌陀的兒時60年代住所。對面馬金祥屋後的東橫江水橋頭、自留地浜口頭是釣鯉魚的好地方,因為他家賣水果、甘蔗生意好,水果、甘蔗皮扔在河裡,是鯉魚嬉戲的場所。賽彌陀喜歡釣魚,暑假裡,最多的一次,在馬金祥後屋的東橫江裡釣到了十幾條鯉魚,放在家裡的大浴盆裡,居然都看不見大浴盆底了。

看著眼前龔路南市梢42號庭心圈拆遷後的60年代住所的廢墟,賽彌陀想起了自己當年三歲時差點走丟的往事。賽彌陀當時正好過三歲生日,那天上午,拿著父親給她的5毛壓歲錢,走出了龔路南市梢42號住所,向北面老街走著,走過了龔路老街大橋,走到了龔路藥店和供銷社附近的東橫江橋西橋坡,糊里糊塗地跟著一群逛街回家的阿姨、叔叔,沿著東街朝東面走去,一直走到了三里地以外的大碼頭。家住龔路南街老衛生院斜對面的徐錦誠(當時的直屬村幹部)一眼看到了她,就帶著她趕回了龔路南街,把她送到了家裡。三歲的賽彌陀,由於碰到了徐錦誠這位直屬村幹部,終於沒有走丟,又回來了。是的,天下還是好人多。

繼續南行,當來到老棉花收購站北端的南市梢27號賽彌陀70年代的老屋時,不禁又回憶起了自己讀小學時的情景。當時,賽彌陀在直二小學讀書時,從8歲起就開始自己勞動掙錢交學費。日裡讀書,放學以後,去挑兔子草,養一窩兔子,兔子養大了,賣得的錢拿來交學費。當時,由於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間,生活非常艱苦。蔬菜種不活,稻米收不到,所以飯吃不飽,菜吃不好,每天只好到韓家木橋西面的大食堂裡去領取菜葉薄粥湯。大人喝湯,卻給小孩吃米粒和菜葉。看到父母那麼辛苦,卻捨不得吃好的,賽彌陀當時無以回報,心想:自己只有一心讀好書,將來找個好工作,才能賺錢報答父母。由於賽彌陀讀書非常認真刻苦,所以一直是三好學生,優秀學生,老屋的牆上貼滿了獎狀。

想著走著,大家到了南市梢16-26號,這裡是再次體現“農耕文化”的棉花收購站的一排房子,曾聽老人們談起:“龔路棉花收購站以前叫做‘元康裡’,是一個大戶人家的房子。”“解放後‘元康裡’成為龔路棉花收購站,每當棉花收購季節,這裡是最忙碌的地方,從上午7點鐘到傍晚5點鐘,村民們的獨輪車上堆滿了一麻袋一麻袋的棉花,來賣給收購站,排成了長隊,北面排到龔路老街大橋頭,南面排到南河塘三棣頭橋頭。龔路棉花收購站的職工有時夜裡還要加班打包,為的是第二天一早可以將打包的棉花裝船,運到塘橋去加工。”

走過棉花收購站,大家可以看到左邊體現“商業文化”的兩間房子,過去曾經是“龔路五金商店”。在那憑票供應的年代,誰要是能有一張腳踏車票或縫紉機票就開心得不得了,因為,可以在這裡平價便宜買到一輛永久牌腳踏車,或買到一架蝴蝶牌縫紉機,就可以為談婚論嫁準備嫁妝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農門長姐有醫術,種田養家猛如虎

依依蘭兮

律師兇猛

superpanda

救命!我穿進了閨密寫的瑪麗蘇文

小五的三千六百五十天

人在鬥羅寫日記,他們不對勁

何前華愛玩遊戲

獵人記

段落單

錦鯉文覺醒後,我帶全族發家致富

歲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