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士語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揭開一角,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曲士語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維平雖被軟禁,但他早已佈下後手。數日後,翰林院內忽然傳出訊息,有人遞上了一份密摺,直指趙青雲和沈正華在密會中策劃不臣之事。與此同時,城內多處小道訊息散佈開來,將趙青雲描述成一個表裡不一的陰謀家,甚至將他與太子拉上關係,暗示他有意逼宮。
趙青雲得知此事後,神情冷峻。他明白,這是張維平一黨孤注一擲的反撲。他立刻與沈正華會面,詳細商議應對之策。
“沈大人,這些流言雖荒謬,但若不加以澄清,皇上難免會動疑。張維平一黨顯然已經將矛頭對準我們,必須儘快行動。”趙青雲語氣堅定。
沈正華眉頭緊皺,低聲道:“此事不同以往。若皇上稍有懷疑,我們便會處於被動。但你且放心,我已經安排人蒐集張維平一黨的更多罪證,一旦查清,他們便難逃懲罰。”
趙青雲點點頭,卻隱約感到局勢的複雜。他心中暗道:“僅靠證據未必足夠,必須讓皇上親眼看到張維平的真面目。”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朝廷中的一位重量級人物——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忠賢突然介入。他召見趙青雲,語帶試探地說道:“趙大人,這幾日流言紛紛,本督也聽得頭疼。你與沈尚書所為何事,可否稍作說明?”
趙青雲深知劉忠賢一貫的手段,拱手說道:“劉公公明察,青雲清白自可證。張維平一黨散播謠言,意在混淆視聽,還請公公明鑑。”
劉忠賢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說道:“趙大人真是年輕有為。不過,既然事情牽連甚廣,皇上也難免多心。本督可以幫你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但……”
趙青雲心中一沉,明白劉忠賢是在試圖趁機索取利益。他語氣堅定地說道:“公公厚愛,青雲銘記於心。但此事關係朝廷清明,若有不實之言,青雲願以清白之身為證。”
劉忠賢見趙青雲不肯輕易鬆口,臉色微變,但旋即恢復如常。他冷笑一聲:“趙大人既有信心,那本督便拭目以待了。”
幾日後,趙青雲暗中聯絡了幾位太子黨中的能人異士,一邊加快搜集張維平的罪證,一邊秘密安排了一場針對輿論的反擊。他找到了幾位有威望的文士,讓他們以匿名方式撰寫文章,將張維平一黨以權謀私的過往揭露出來,並將文章流傳至民間。
這些文章言辭犀利,但字字有據,很快便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百姓們紛紛議論張維平的行徑,甚至連一些中立官員也開始對張維平產生疑慮。
與此同時,趙青雲派人將張維平偽造密摺的證據呈給皇上。皇上勃然大怒,當即下旨徹查此案,並命御史臺重新稽核所有針對趙青雲的彈劾。
朝堂之上,御史臺最終將調查結果呈上,證實張維平的確捏造證據,意圖陷害趙青雲。皇上震怒,立即下旨革除張維平的一切職務,並將他流放至嶺南。張黨餘孽見勢不妙,紛紛閉門不出,朝堂風向頓時為之一變。
趙青雲與沈正華的努力終獲回報。但趙青雲並未因勝利而放鬆警惕,他深知,在這片權力的漩渦中,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復。他暗暗告誡自己:“欲守清明,需步步為營。今日張維平倒臺,來日必還有更強的對手。”
張維平離開京城的那日,陰雨綿綿。他登上囚車時,冷冷地看了一眼圍觀的百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低聲自語:“趙青雲,你以為贏了嗎?這場棋局,遠未結束……”
趙青雲站在翰林院的廊下,望著遠處的灰濛天際,心中也隱隱感到不安。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張維平被流放後的一個月,京城似乎恢復了短暫的平靜,但暗潮湧動的跡象愈加明顯。一份匿名信悄然送到沈正華的府中,信中提及“東山會”這一秘密組織正悄然崛起,企圖在朝堂上扶植新的勢力,而趙青雲已經成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沈正華看完信後,立刻召見趙青雲。他將信遞給趙青雲,沉聲道:“青雲,這並非虛言。‘東山會’雖少有人知,但其背後牽連甚廣,甚至可能與邊疆將領和地方財閥有所勾連。他們的目標,遠不止你一人,而是整個朝廷。”
趙青雲接過信,眉頭緊鎖。他問道:“沈大人可知此組織的頭目是何人?”
沈正華搖了搖頭:“暫時不清楚。但從信中線索來看,他們的行動隱秘,卻極為嚴密。我們需要深入調查,找到他們的軟肋。”
趙青雲點點頭,語氣堅定:“此事若不徹查,恐成大患。我願從暗中探查,沈大人可否明裡周旋,牽制他們的注意力?”
沈正華略一思索,答應道:“好。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