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城太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伯仁死 事因我,宋晉府錄天下興亡,薊城太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昌元年二月劉隗、刁協二人勸司馬睿誅王氏之人,朝中議論紛紛。自此王導聽聞後率王氏為官二十餘人,每日到臺閣待議罪。直到二月二十司馬睿還是不見,王導便率王氏二十人跪於宮門。這時周顗進宮,王導看到周伯仁。二人交情深厚,心想周顗能替他說情。
王導起叫住周伯仁對他說:“伯仁(周顗),吾全家百口之生死,懇求伯仁,由伯仁顧眷。”
說完,王導拜禮於周伯仁,周顗聽後拍了下王導,一句話沒說,走進宮去。
周顗見到皇帝,與司馬睿宴飲時對司馬睿說:“王導忠臣也,陛下常比之管仲,反賊王敦一人耳,王導不能與其相論。”
司馬睿說:“伯仁何故為其求情?”
伯仁說道:“天下事,帝先為,臣而輔之。臣輔澤竭,後獨善得以為之。現王敦兵反,而王導與其斷決!王導乃一心助朝,願帝善之。”
皇帝司馬睿說道:“便如卿言。”
周顗在宮裡喝酒,喝醉了才出來。這時王導仍然在宮門,看到伯仁走出,又叫周顗,連叫“伯仁,伯仁”。周顗沒理王導。一邊自言道:“今殺叛賊,金印系袖。百官得爵。”回府後,又連忙寫奏摺,奏疏有寫:“王導,恪守臣節,且有漢蕭何之才。我求於帝,重用王導!”王導此時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因為周伯仁不理他,便記恨伯仁。司馬睿看到周伯仁信時,因王導素來忠誠正直,並召見了他。
王匯入宮叩首,哭著說:“叛臣賊子,各代皆有,夏之後羿,周之申侯,秦之趙高,漢之王莽,而今為亂者,不想再出於王氏。臣與亂賊決裂,願為國戍守!”
司馬睿赤著腳走下來拉著王導的手說:“茂弘,朕欲託付一國於卿,卿此何言也?”
於是下詔說:“王導深明大義,授安東將軍符節。”
以司空王導為前鋒大都督,以戴淵為驃騎將軍,丹楊諸郡郡守都加軍銜。尚書周顗加尚書左僕射,領軍王邃加尚書右僕射。以太子右衛周筵作冠軍將軍,率兵三千先伐沈充。封皇子司馬昱為琅琊王。劉隗駐軍於金城,右將軍周札守石頭城,元帝親自披甲在郊外巡視六軍。派遣平南將軍陶侃兼管江州,安南將軍甘卓兼管荊州,各率所屬軍隊從後面牽制王敦。司馬睿又命王廙去勸王敦。
王廙到王敦處,說道:“公乃臣子,今何故叛之?”
王敦說道:“劉隗、刁協、戴淵三人屢異王氏,汝乃我族內之人!我今舉兵只為誅此三人,並無僭越之心。”
王廙說道:“此三人皆被委以重任,汝今討之,無非謀逆又作何為?”
王敦笑到說:“既然如此,謀不便敬請!”於是扣押王廙,以其家人為其裹挾,留於王敦營中效力。杜弘和王廙二人建議先取石頭城。王敦大悅封王廙為荊州刺史。三月王敦前鋒進石頭城,周札見到王敦三萬前鋒已然來到,城中守軍不足五千。於是和參軍王清商量開城門應王敦軍,不戰而降。
奮威將軍侯禮聽聞後大罵周札:“守一城以拒賊兵,豈有未至交戰,怎可先降之理?”奮威將軍侯禮誓死不降率百餘士卒於王敦叛軍死戰,直到力竭戰死。
王敦佔據石頭城,司馬睿忙命劉隗、戴淵等率部反攻石頭城,戴淵、劉隗率一萬軍攻石頭城,王導、周伯仁、郭逸、虞潭等三路率軍一萬出擊,王師大敗,無功而返。王敦看到晉元帝司馬睿的大逆詔書,又寫了檄文。
檄文寫道:“刁協、劉隗二人作惡多端,無能之臣也,至使天下積弊,民無生望。如若有誅殺二人者封三千戶侯,賜將璽授”劉隗、刁協聽聞王敦此事欲跑回建康。
司馬睿親自披甲出鎮城郊,準備迎戰。但皆大敗而回。太子司馬紹聞聽諸軍皆敗,欲親率將士出城決戰。
溫嶠跪於司馬紹馬前說道:“太子今日敗局已定,已無回天之力!若再殞命與前,則王敦必然篡逆!”
司馬紹聽從下馬對溫嶠說:“卿之言,及時醒我。可王敦一旦得勝,豈能有保全之理?”
溫嶠說道:“我當力保太子,太子無憂!”
此時劉隗、刁協率敗兵回到臺城。看到晉元帝司馬睿身穿甲冑呆望石頭城,刁協、劉隗二人無地自容欲拔劍自殺,司馬睿看後及時制止兩人,手握二人手中劍,握的太緊血流不止。劉隗、刁協看到後棄劍叩拜。
痛哭流涕說道“臣等無能,願自請滅族,以止王敦兵馬!”
司馬睿手中血流不止卻淡淡說道:“今日之敗局,乃朝中不同心,朝臣不同力。二位就此遠去,消災避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