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城太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章 力當死守 無愧臣節,宋晉府錄天下興亡,薊城太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門而走,走時還望了眼襄陽城。
翌日郭敬來攻城,周撫命士卒死守,自己卻棄城而走,城中百姓,未被告知,直到周撫不見蹤影,士卒這才紛紛各自逃散。
郭敬入襄陽,將百姓擄走。
十日後,襄陽城陷傳回建康,庾亮問:“此周撫奏報嗎?”
王導說:“非也!”
庾亮說:“那是誰所奏?”
王導:“南郡太守,關陂。”
郗鑑說:“當下派何人應戰?”
庾亮說:“陶侃?還是公孫成?”
王導說:“當下先降罪周撫,安撫軍心!”
皇帝下詔去周撫中郎將官職。周撫收到詔命,立刻東逃,棄軍而走。
以南郡太守,關陂向北出擊,豫州刺史公孫成向西進攻。
豫州刺史公孫成,對麾下幾人說到:“襄陽失守,都是庾亮用人不當,我意乘此之時,郭敬纏鬥襄陽,我出軍北伐,收復失地,可朝廷不許!朝廷不許!昔日祖逖在時,常常對我說過「恨不能收復故土」我有愧於祖逖!當今先保襄陽為上策!”
公孫成隨即任命董昭帶軍出征,支援襄陽。
關陂收到皇帝詔書,在郡內聚攏五千兵馬。領軍五千出征,一路收攏殘兵一千,來到襄陽城下,關陂對城上喊話到:“此地乃三河交匯之處,不知道你郭敬如何防守?”
關陂又說:“若從江陵發水師,數日便可聚十萬之師!”
此時公孫成麾下董昭率軍來到,與關陂合軍,共三萬。
二人攻城,克外城,內城不克,率軍出走。
關陂撤軍,郭敬夜中反覆思考,對麻曳說:“襄陽有利於南,而我甲兵均在樊城,不如退保樊城,毀襄陽而走?”
麻曳說:“石勒之令未下,不可擅自行動!”
郭敬請示石勒,石勒收到郭敬書信,回覆到:“退兵樊城!不能據守襄陽!”
翌日郭敬棄城而走,將內城拆毀。
關陂斥候來報,關陂得知後即可命令全軍圍困襄陽,待到郭敬退出襄陽城,便全軍進攻!”
“郭敬退. . . . . . .走,郭敬退走!”城內百姓走出幾人說到。
關陂立刻率軍入城,一片廢墟,董昭對關陂說:“今襄陽復得,我便撤軍而走,剩下之事,交由關府君打理!”
董昭帶軍撤回,關陂連連感嘆道
殘垣斷壁掩斜暉,國破家亡何處歸。
日暮天寒愁不見,晉風搖落是為何?
襄陽太守陸瑜,聽聞收復襄陽,帶著一眾親族,回到襄陽。
關陂看到了襄陽太守陸瑜,襄陽太守陸瑜走上前和關陂搭話。
關陂說:“既然襄陽太守陸瑜已然歸來,當時為何棄守不顧!”
襄陽太守陸瑜說到:“乃周撫所為!”
關陂說:“你身為一個太守,要恪盡職守,怎麼可以棄而不顧?即使周撫無能,難道. . . . . . .你就沒有錯嗎?”
襄陽太守陸瑜說:“你是個府君,我也是個府君,縱使我有憂國憂民之心,卻也深感無力,我又能做的了什麼呢?剩下可以做到的,只不過保全家人而已。這隻能怪周撫不聽我言致使如此. . . . . . .”
陸瑜說:“想到昨天這個城池還在,百姓安居樂業,不想到了今天,只見到處的殘垣斷壁,百姓流離失所,不見一人!”
關陂:“府君,憂國憂民,卻也無可奈何,有些事,不是你我區區一個太守就可以掌握的!”
陸瑜:“天下大亂,一切,都因楊駿而起!當年若不是楊駿,晉室多災多難,怎會如今有如此下場!”
關陂:“不知何日,還都洛陽,縱使有北伐之心,卻也無可奈何,朝廷紊亂,朝令夕改,用人不才,北伐無望,北伐無望. . . . . . .”
二人拜別,關陂離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