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對策,天策烽煙,貳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說擔憂李毅的品行,但這考究,田泰安還是需要接下的,"不敢和李公子相比,但泰安願意一試。"
李毅可不知道他們父子會有這麼多心思,李毅現在一心想著的,就是如何把田泰安留在建州。就算不是大才,是個小才也得盡力留住。
"你們久居建州,相必對建州的情況也十分了解。我欲恢復建州民生,使百姓安居樂業,你有何方法?"
這道考題很是平淡,但是也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能力,畢竟答案並非千篇一律,需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才能理出合理方案。
而談到治理建州,如果說這考題本身的難度是七,放在建州絕對是十!這根本就不是同一檔次的了。田泰安也沒覺得李毅這是刁難他,相反的是,這是對他真正的考驗,畢竟如果治理建州也沒問題的話,放在大楚帝國,任何一個州郡,都能治理得妥妥帖帖。
田泰安走到大廳中央,向李毅行了一禮說:"既然李公子發問,那麼泰安只好獻醜了!"
頓了一下,田泰安繼續說:"目前建州弊病,主要有四,一是建州貧困,導致大多百姓挨餓受凍,造成人口嚴重流失;二是土地貧瘠,商旅不通,導致建州一直以來,都貧窮落後;三是盜匪橫行,導致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四是建州水患,眾觀歷史,建州雖說有頻繁水患,但也沒有近百年來這麼嚴重,是天災,亦是人禍,想要百姓安居,必須先解決水患之困。"
李毅點點頭,這些分析都很精準,的確是建州的弊病所在,至於土地貧瘠,商旅不通這事情,李毅從始至終都沒提及,因為他向來注重商業發展,入主建州第一步絕對是通商,而且已經做好了準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土地貧瘠,那都不算是什麼事,貧瘠有貧瘠的處理方法,耕耘兩三年,自然能慢慢肥沃起來,這在日後的各項施政中會一步一步的處理,所以這點,李毅也就沒提。至於建州水患,田泰安提及還有人禍的成份,想來也是知道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於是點點頭,示意他繼續。
"觀李公子頒佈的政令,想來也是為了解決第一點,安設饑民營,設棚施粥,的確能度過眼前的情況,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我觀政令中,提及只施粥三月,而且有意大量招收勞動力,想必李公子也已經有了後續的想法,泰安斗膽發問,李公子後續良策,是否就是讓這些人透過勞作來換取糧食,從而達到養活自己的目的?"
李毅讚許的點點頭,說:"你分析得不錯,我的確是有這意思。你再說說,你前頭說了,施粥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我只施粥,沒有後面的措施,將會有何不妥?"
從李毅發出的榜文上來看,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會知道這是日後安置饑民的方法,田泰安能夠看透這點,李毅並不奇怪,所以李毅想知道,田泰安能不能看出其中弊端。
聽到李毅的發問,田泰安不慌不忙的回答:"普通百姓之所以成為饑民,是因為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根本,沒有田產,沒有收入,才導致他們生存上的困窘。如果李公子你只是施粥,的確可以救得了饑民一時,但卻救不了他們一輩子,反而這會養成他們的惰性,認為糧食能不勞而獲,久而久之,在他們養成習慣後,如果有一天李公子你的人突然停止施粥,他們就會怨恨你,甚至覺得是你斷了他們的活路。所以我認為李公子你說明只施粥三個月,而且有後面的措施,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泰安不才,能想到的方法也只是讓他們透過勞作換取糧食而已,這倒是拾了李公子的慧牙。"
看來這個田泰安還是有點真才實學的,能夠看透人性,能夠看清本質,這已經很難得了。於是似笑非笑的問:"你說得一點也不錯,升米恩鬥米仇就是這個道理。我打算是讓這些饑民,透過勞作,換取今年的所需的糧食和衣物,讓他們能維持到明年秋收,來年開春後,我將會派發種子,讓自己耕作,秋收後就能做到自給自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相信一年後,饑民的問題基本上就能解決。但是,這又涉及到一個問題了。百姓為何會失去根本?"
這問題不難,明眼人都知道,所以田泰安也就如實回答了:"百姓的根本,在於田地,連連天災人禍,使得百姓受累,為了活下去,百姓不得不接受豪強大戶的巧取豪奪,低價把自己的田產賣出,以換取少量的糧食,長此以往,惡性迴圈,百姓的土地越來越少,生活自然越來越困窘,因此才出現這情況。"
聽到這話,李毅哈哈大笑,這田泰安有趣啊,居然敢直接明瞭的說出世家豪強的不是。"哈哈哈,難得你看得如此透徹,不過也是,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