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9章 ,/.,天策烽煙,貳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鄭天華進入屋內,兩人坐定,鄭天華先開口言道:“寒舍簡陋,失禮貴客了。”
李毅微笑答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鄭公所居之所,何陋之有?再說,在鄭公面前,晚輩可談不上是貴客,是鄭公抬舉晚輩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鄭天華細細品味這句話,眼睛一亮,撫掌大笑說:“好句!好句!想不到李小友除了軍政精通,這文采也不差,今日一見,當真是浮生一白。不過老朽尚有些疑惑,開陽關離這有五百餘里,雖說山道繁雜,但李小友是如何做到無聲無息地深入至此?”
“此事,說起來巧合居多……”當下李毅把這幾天的事細說一遍,最後說:“想不到凌州亂軍中還有如此人物,懂得立連環營以拒敵。行此策之人,可謂十分大膽高明,若是換了平時,或許此策是一險策,不能輕易施行,但現在聯軍人心不一,對方利用聯軍相互觀望,都想保留實力的心態,都不肯消耗兵力破這連環營,事實證明也是如此,此策用得無疑用得十分巧妙,可惜實施起來時,依舊有不少漏洞,才讓晚輩有機可乘。”
鄭天華讚許地點點頭,雖然他不太精通軍事,但李毅解析詳細,箇中關節,粗淺易懂,然後捋捋鬍子說:“據老夫所知,設此計之人,乃是薛子聰。這薛子聰正是此間淮陽山脈某鄉村之人,出身貧寒,年幼便父母雙亡,孑然一身,吃村子百家飯長大。成年後遊歷天下,遇上了魏冠,兩人從此結為好友。後來魏冠起義,薛子聰就成了他的軍師。”
說到薛子聰,鄭天華有種惋惜之感,接著說:“這薛子聰天生就是個聰明之人,自小就很有天賦,無論學什麼,均是一學就會,並且能舉一反三,後隨魏冠後,妙計百出,凌州軍有今天,他功不可沒。老夫一直可惜,如此璞玉,竟然沒能繼續好好雕琢,而且是投效了凌州軍,否則當世國士,非他莫屬,如今由此際遇,著實讓人嘆惋。”
聽到鄭天華對薛子聰的描述,李毅亦感到可惜,說:“聽鄭公此言,這確實是讓人感到可惜。只是想不到這六百里淮陽山脈,除了有鄭公你這樣的聖賢隱居,還有如此一個奇才。”
鄭天華有些不解地說:“小友這是何意?這淮陽山脈大著呢!淮陽山脈橫六百里沒錯,但你可知縱深是多少?而且這淮陽山脈,地靠帝都,地形複雜,有很多地方風景如畫,四季如春,不少能人異士,隱居期間,老夫只不過是其中一粒微末的沙子而已。”
李毅一震,的確是他想當然了,一直以來,他只是以慣性思維,計算這兩關六百餘里的距離,卻忘記了南北跨度。淮陽山脈北接洛河,南臨幼江,足足有一千八百里長,可謂十分龐大,隨便丟個人進去,可能連影子都見不到,而且鄭天華說得也沒錯,這裡靠近文化政治中心,自然能吸引能人異士來隱居。想到這裡,李毅心悅誠服地說:“鄭公教訓得是,是晚輩太想當然了。只是,鄭公之所,為何離亂軍如此靠近?不擔心有危險嗎?”
“老夫想問小友個人問題,小友一直稱凌州軍為亂軍,在小友眼裡是如何看待這凌州軍的?”鄭天華不答反問。
“這……還請鄭公指教。”李毅似乎意識到什麼,沒有直接問答。
“在老夫看來,這凌州軍,和當今天下各路諸侯,其實是沒多大差別,只不過一個是朝廷承認,一個是朝廷沒正面承認的諸侯罷了。你也應該接觸過凌州軍,他們的戰力,你覺得他們的戰力如何?”
李毅又是一愣,的確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不等李毅回答,鄭天華繼續說:“可以說是比一般的正規軍還要低,是吧。但你有沒有想過,他們這麼低的戰力,就算是人多勢眾,又如何能攻多下兵精糧足、城牆堅厚的帝都?而且他們還一直存在於世,持續了十幾年,這個中緣由,你有想過嗎?”
這就更不合理了,各路諸侯互相攻訐,但是很少聽說他們去動凌州叛軍,難道這叛軍的真正實力超乎他想象的強大?
看著李毅疑惑中帶有驚訝的神色,鄭天華就知道李毅已經想到了很多事情,也不繼續賣關子,說:“其實很多諸侯也已經是預設了凌州軍的存在,這也是各路諸侯想要看到的結果,主要凌州軍存在,各路諸侯才有擁兵自重的理由,因而大家也不去討伐他。說到底,凌州軍只是大家維持亂世的一枚棋子而已,他們並非你想象中的那麼殘暴,我倒是反而覺得,他們大多數人起於貧民,更能體現百姓之苦,比起其他諸侯更為親民。說到底,他們也只是一群可憐人,還望小友此趟,行事之前,要仔細斟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